第A05版:期货·大视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报库检索
2015年10月19日 星期一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高库存低价格引发三大问题

 在今年的收储政策下,今年2月下旬至四月份,国内玉米价格曾出现一波明显的涨幅。这主要由于当时2013/2014和2014/2015年度的玉米临储政策将大量玉米收入国储,而国储粮是以顺价销售的方式拍卖,市场各主体预期后期市场上玉米粮源偏紧而提前入市备货。

 国家粮食局数据显示,截至4月5日,东北及内蒙古产区临储玉米收购入库累计达7759万吨,其中黑龙江3490万吨,吉林2225万吨,内蒙古1210万吨,辽宁834万吨。至4月15日,全国玉米均价为2401元/吨,较春节前上涨近100元/吨。

 更加严重的是,在玉米收储政策下,玉米进口量及产量不断增加,海关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进口玉米只有8.4万吨,而2015年前8个月进口437万吨。国内玉米供求严重失衡。中国粮食行业协会玉米分会副秘书长刘笑然曾表示,按业内普遍认为的三个月消费量计算,库存消费比应为25%,而我国当前已超过50%。近三年来,我国每年增加3000万吨玉米库存,且随着连年丰收,每年库存增加量还可能提高。

 玉米市场各环节库存高企,而下游消化能力有限,其中深加工行业玉米淀粉业更是出现了多年来最困难的情况,东北多数企业停产,而在产的许多企业也是亏损运营。在此情况下,玉米期货价格跌跌不休。截至10月13日,大商所玉米期货主力1605合约收出1770元/吨的年内新低价格。

 分析人士认为,临储政策虽然为解决农民卖粮难、保护农民利益、保障粮食安全作出了贡献,但政策运行到现在,其弊端也日益显现,尤其是目前超高的玉米库存及跌跌不休的玉米价格将引发众多问题。具体来看有三大方面。

 一是引发种植业结构调整,危及我国粮食安全。此前由收储引起的玉米价格上涨使玉米大豆间种区弃豆种玉米现象严重,这在黑龙江省表现得尤为突出。而在玉米降价趋势形成后,明年种植面积下降是大势所趋。分析师认为,现在市场价格出现鼓励东北增加稻米种植的倾向,但实际情况是,我国东北稻米在多年缩减种植面积之后目前可能面临着国产稻种子供不应求局面,不排除未来市场以进口稻米种子填补这一缺口。这样一来,我国稻米产业很可能又面临和大豆产业一样的转基因困扰。

 二是增加财政负担。据记者了解,国家在整个临储收购、保管和拍卖过程中,每吨的成本约为494元,露天囤储粮则为611元。由于2014年黑龙江省大量粮食进入国库,仓储压力巨大。为了缓解粮食收储压力,2014年黑龙江通过争取国家支持、国有粮食企业自筹、社会多元主体投入等方式筹资建仓,启动实施仓储设施维修改造和建设工程,全年累计投入资金46.4亿元。一些地方粮食部门负责人表示,由于粮食“仓满为患”,如不加大跨省移库和调销力度,今年的仓储压力仍然较大。

 三是深加工行业利润被严重蚕食。中粮集团生化事业部风险控制部总经理助理朱勇生介绍,随着淀粉价格的快速下降,淀粉加工业再度陷入巨幅亏损状态,亏损之大堪比2008年。此外,木薯淀粉从北到南逐步压缩玉米淀粉的生存空间,东北地区玉米淀粉企业传统销区被蚕食。此外,玉米下游深加工行业如酒精、味精、赖氨酸等行业利润都出现了下降。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