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期货·大视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报库检索
2015年10月19日 星期一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临储新政后遗症

 2008年开始,国家在东北地区推行玉米临时储备政策。在当年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临储政策对于保护农民种植积极性,维护国家粮食安全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正面意义。

 然而,随着市场形势的变化,该政策的负面影响愈来愈显著。据统计,截至目前,我国临储玉米结余量仍在1.5亿吨的水平,加上社会库存和各种储备,社会总库存预计超过1.7亿吨,相当于我国一年的玉米消费量。

 总体而言,临储政策的弊端突出表现为三个方面:

 一是托市收购政策扭曲了市场价格,高于市场供求决定的均衡价,玉米的消费增量被其他品种大量替代,如小麦、DDGS、高粱和大麦等。

 二是市场经营主体预期也发生了变化,粮食经营企业空间缩小,价格倒挂成为常态——产销区价格倒挂、东北与中原地区价格倒挂、原料与产成本价格倒挂。

 三是玉米期货价格原有的季节性走势也被打破。首创期货农产品研究员刘小英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一般情况下,年度内玉米价格的高点一般出现在春季和夏季,此时农民手中余粮已经出售完毕,货源存留在现货商手中,随着养殖业的大量采购,市场价格高企。但从2008年国储收购政策开始执行之后,季节性的走势特点明显弱化。

 从期货市场表现来看,2011年年底之后,玉米期货价格运行区间开始逐渐收窄,成交也不断萎缩,因为玉米已经严重政策化,市场化程度越来越弱。

 而2015年9月18日,发改委、粮食局、财政部、农发行联合发文,公布本年度玉米收储价格。其中挂牌收购价降1元/市斤,比去年平均价1.12元/市斤下降10.7%。

 市场对此的反映非常积极,当日期货市场价格下跌3.64%(跌停板为4%),持仓增加32万手,占原有比例的24%,当天即有5亿元的资金进入玉米期货市场。截止到2015年10月15日,玉米期货持仓已经增长值229万手,较储备政策公布前增加74%,政策公布之后共有14亿元的资金流入玉米期货市场。而同期玉米淀粉期货也迅速活跃起来,持仓增加了162%。

 分析人士认为,玉米期货交易量增加的背后,正式由于临储新政改变了市场主体对价格运行的预期,部分企业人士认为玉米价格波动规律将有所改变,因此借助期货工具规避价格波动风险的需求大大增加。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