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基金/机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报库检索
2015年08月06日 星期四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挖掘大数据 传统信贷业务模式生变
周文静

 □本报记者 周文静

 

 金融与互联网的融合在深化,传统金融机构在互联网金融领域的战略性布局外,传统的业务也在逐渐地互联网化,如信贷业务对大数据的应用方面。在央行联合十部委发布互联网金融指导意见后,近日多家传统金融机构相继发布互联网贷款产品。

 大数据入列风控模型

 广发银行董事长董建岳表示,与传统信贷不同,互联网信贷的核心在于背后的大数据。日前,广发银行推出线上贷款产品“E秒贷”,据介绍,该产品不仅面向广发银行的存量客户,将向全社会开放,通过官网填写信息,最快3秒即可知道贷款预批额度,实现免申请资料、在线即时申请、即时审批。

 “这是基于我们的大数据风控模型,通过建立包含数百个参数的多维度信用分析,整合线上线下渠道数据,不再完全依赖传统的企业报表、经营流水或者个人资产审核等数据,可精准、高效地完成信用评估,即使不是广发银行原有的客户。”广发银行个人银行部总经理吕诗枫介绍,广发银行与工商部门、教育系统部门、通信运营商、电商平台等多部门进行合作,进行数据的抓取和整合,建立适合互联网化的风控模型。

 日前,中国平安旗下普惠金融业务集群推出平安i贷,通过绑定电商账号,加上客户真实姓名、身份证号、银行账户、人行征信记录等实名信息,继而能够做到根据申请者的信用情况和消费能力快速给出可用额度。“大数据的应用已经开始深化,电商交易、社交信息等数据入列风控模型已成趋势。未来业务的拓展将考验银行在数据的抓取和整合应用的能力,”某商业银行从业人员表示。

 平安普惠表示,平安i贷借助大数据分析,简化贷款流程,最快6分钟即可贷款到账,未来还将许多高科技审批工具引入消费信贷业务,提升放款速度,优化客户体验。据介绍,平安i贷的单月放款已达5亿元,新增客户超过10万。截至目前,平安普惠累计放款14亿元,客户超过30万。

 互联网促信贷模式生变

 融资渠道慢慢从线下向线上迁移,线上贷款正成为金融行业发力的新蓝海。在“互联网+贷款服务”结合下,融资服务在申请、放款、风险和价格方面都已经发生了变化。平安普惠总经理助理兼无抵押事业部总经理倪荣庆表示,新兴科技手段在金融行业的运用,或将改变人们长久以来的使用体验和消费模式。

 据了解,平安i贷已引入人脸识别技术。用户只需要打开手机摄像头,由系统拍摄并抓取用户若干面部影像,系统将会做一个活体检测,并进行一系列的验证、匹配和判定,完成身份核实。自投入使用以来,通过人脸识别技术处理的贷款申请已超5万份。倪荣庆表示,在既有的严密风控机制基础上,引入人脸识别技术有助于解决传统融资流程中客户身份核实、防范欺诈风险、远程开户等难题。

 在互联网推动下,个人消费方式和结构已经生变。董建岳分析,国内个人融资需求旺盛,而当前市场上的产品服务并不能很好地贴合客户需求特点,个人融资需求仍有巨大的市场。消费金融和小微信贷是广发银行零售业务的两大重点。除了通过大数据进行产品设计和风险控制,如何通过互联网渠道精准营销,把产品推送到有潜在融资需求的客户面前,互联网营销也对传统金融机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