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市场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报库检索
2015年07月27日 星期一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期支撑未动摇 正反馈唤回慢牛格局
□华泰长城期货 尹波

 □华泰长城期货 尹波

 

 上周市场震荡反弹,主要股指日K线均一度收出六连阳。其中,上证综指站上20日均线和半年线,而站稳作为牛熊分界线的半年线的意义尤为重大,虽然周五出现冲高回落,但调整幅度处于合理范畴内。全周来看,上证综指和沪深300指数分别上涨2.87%和0.6%,周K线两连阳,上证50指数下跌-2.35%,中证500指数上涨5.38%,市场心态渐趋稳定,信心逐步恢复。当前正处于修复性反弹阶段,投资者谨慎心态较浓实属正常,但在支撑牛市格局的中期因素并未逆转的背景下,随着“下跌-去杠杆-继续下跌”的负反馈被打破并被逐步消解,“上涨-情绪修复,增量资金入场-继续稳步上涨”的正反馈有望再次主导市场运行趋势,只不过由负反馈过渡至正反馈的过程中,投资者信心和市场人气的恢复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加上前期连续大幅下挫对市场风险偏好的冲击,市场再次上行之旅也必然是充满崎岖和颠簸,但这也正好契合了管理层的“慢牛”期待。

 牛市根基未动摇 中期趋势坚定乐观

 自2014年7月以来启动的本轮牛市,是改革红利释放带动风险偏好上行、无风险利率下行、货币政策宽松、居民资产往权益类市场倾斜等多种积极因素共振的结果,站在当前时点,上述因素没有一个出现趋势性的逆转,在牛市根基并未动摇的背景下,仅仅基于前期连续快速下挫对技术面的破坏就轻言“牛去熊来”是典型的“K线改变观点”的分析框架,有欠妥当。

 不过投资者短期对重拾升势的市场也不宜太过乐观。尤其是当前投资者的信心修复需要一个过程,市场风险偏好也在动态地调整以适应新的市场运行常态,再加上对场外配资的强力监管,资金供需新平衡格局下,内生的系统性反馈机制的过渡和重新建立并逐步强化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对市场上行途中可能出现的反复波动要以平常心对待。未来一段时间,投资者的第一要务是密切关注核心变量的边际变化和政策预期的波动,无论何时,都应对市场抱有一份敬畏。

 从基本面上看,货币政策进入观望期,但无碍流动性偏宽裕态势。6月CPI同比上涨 1.4%,较5月上升0.2个百分点,通缩压力似乎依然继续,但自3月下旬以来,尤其是近期,猪价上涨引起各方关注,再加上经济回升预期有所上升、美联储加息预期、人民币年底纳入SDR等因素,货币政策料将进入观望期,边际上没有之前宽松。但从中长期来看,资金面趋紧的可能性不大,预计未来银行间流动性有望保持充裕状态,货币市场将维持低位运行,但继续下探前期低点的概率确实相对较小。在货币政策和流动性并未出现实质性逆转的情况下,边际上的小幅变化无碍整体大局,资本市场有望继续受益于偏宽松的流动性,A股的估值中枢有望继续获得支撑。

 沪指收复4500点可期

 上周“维稳资金退出”的传言一度让市场出现大幅波动,但从当前A股运行态势来看,市场刚刚有所恢复,维稳资金就考虑退出既不可能也不现实。参考美国、日本、德国和韩国、我国台湾地区和香港地区等部分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几次有代表性的救市资金的退出经验来看,其退出周期都以年为单位进行计算,少则4年,多则超过10年,其中,香港政府在东南亚金融危机时的救市资金在历时4年后才退出。

 而且股市资金供需的动态平衡中,至少目前,供给方相对占优的。投保基金数据显示,在市场震荡、IPO暂停的情况下,7月13日至17日证券保证金净流入988亿元。新增投资者数量也保持平稳,中国结算最新数据显示,上周新增投资者数量53万人,环比增3.18%。新增基金账户数回升更为明显,达64万户,环比增加48%。从两融数据来看,上周融资余额出现连续小幅回升,最新的1.46万亿离最高峰的近2.27万亿还有较大差距。此外,私募基金仓位不高,上市公司从净减持方转为净增持方,这些都是支撑资金面的偏积极因素。相反,作为资金需求方,IPO、再融资、大小非减持都被控制,且从管理层的态度来看,IPO预计在三季度尚难以重启。

 整体来看,中期牛市根基并未动摇,6月中下旬至7月初以来的这波连续大跌亦不改对后期市场走势相对乐观的态度,上证综指未来收复4500点并再次站上5000点的概率很大,对于市场运行节奏的把握应该密切关注支撑牛市格局的核心因素的边际变动,可以预期,随着对场内杠杆的规范和场外配资的监管加强,未来市场运行将更加健康,而慢牛格局也更契合管理层的期望。投资者当前可围绕超跌、业绩增长确定性以及国企改革等主线积极把握市场机会。期指操作策略上,在中期趋势向好和高贴水的背景下,建议投资者可参考5天线积极逢低做多,此外,有条件进行反向套利的投资者可积极进行反向套利操作。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