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Z09版:IT智能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报库检索
2015年07月11日 星期六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运动O2O 始于社交但不止于社交
□ 杨继云

 □ 杨继云

 

 今年初,黄健翔创办了“动吧”,开始试水运动O2O,并获得数百万元投资;去年底,横跨智能硬件与运动社交的“咕咚”完成了3000万美元B轮融资,探索运动社交市场的“去动”获得1000万美元的A轮融资,“动网”体育也透露自己完成千万级天使融资……运动O2O被视为下一个千亿元级市场。

 似乎没有什么比运动行业做O2O更以线下为重点了,线上的任何动作都不能称之为运动,用户必须要自己“动起来”。想要提升有持续运动需求人群的比例,刺激、培养人们的运动习惯,最好的方法就是用社交来做支撑。

 社交是运动O2O的标配

 社交早已成为运动O2O的标配,基于共同兴趣和社交场景的用户容易形成垂直化社交网络,其需求和特点更相似。同时,线上导入社交化元素有利于形成更强的连接,这为后来的电商和增值业务发展提供想象空间。

 运动社交并不像陌生人社交那样来得简单粗暴,而是需经过后天专业培养才能进入社交成长期。具体怎样才能在运动中形成一种良性社交呢?

 首先,要促使用户与运动社交平台增强黏性。拿“咕咚”来说,最初做手环起家,已积累3000万用户,今年开始转型做全民社交平台,在这个平台上,用户可以约比赛、找教练、视频学习,还能在运动完成后晒图分享、点赞评价。“动网”则把预定体育场馆作为最核心的部分,用户一旦形成依赖,使用频率就可以得到提升。

 其次,提供足够丰富的线下活动,让用户从陌生到熟悉。咕咚创始人申波把社交分为三种模式:走心、走肾、走情。微信是熟人圈子,交往走心;在陌陌等陌生人交友平台结识的人难免会有走肾的一天;而咕咚走情,让共同兴趣的人聚到一起,而又秉持“人们是为了运动而去社交,并非为了社交而去运动”。除用户自己选择的目标项目,运动社交平台往往会组织一些大型的线下活动,比如“咕咚”的跑马季和城市领跑者等马拉松项目,专业运动用户之间、专业用户与普通用户之间通过分享和赛事形成黏性,逐步激发用户与用户之间的社交需求。

 市场大有可为

 中国运动市场有非常大的成长空间。按照国家发展体育产业远景规划,未来我国将会有5亿运动人口,这意味着互联网运动产业拥有万亿规模的价值链。互联网正在向各个传统领域进发,体育运动产业也将会进入O2O时代。运动O2O行业仅仅依靠互联网社交就能将这些利益收入囊中吗?

 运动社交的核心是为了聚集用户,但用户本身很难变现,但运动社交背后的体育用品零售、运动智能穿戴、品牌广告植入、线下主题活动、运动场馆预订、健身房服务延伸等每一个细分领域都潜藏着惊人的市场价值。互联网与体育运动产业的结合可以创造出更多营收空间,这里具体说这样几个方面:

 一是智能硬件。仍以“咕咚”为例,除智能手环外,它还推出一款“跑步盒子”,用以连接一款智能跑步机,用户的运动信息都在手机APP上,扫二维码连接,所有的运动数据都可以被获取。未来有望把全国的跑步机接入移动互联网,形成统一的数据平台,保证人们的运动信息不会丢失。

 二是运动电商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体育用品零售和品牌广告植入是两个支撑点,运动的社交其实就是在做社群,跟母婴市场一个道理,出售商品和广告位是最传统的变现模式。有了大规模用户运动数据,企业可以分析用户更喜欢在做什么运动时穿什么样的鞋服,地域不同,人们对品牌的偏好也不同等。

 三是移动支付。“咕咚”和中国银联、兴业银行第三方合作,打造了全国第一套移动支付整体解决方案,运动的数据可以换取信用卡记积分,手环可以直接刷买饮料,未来也将会和地铁贩卖机接轨。“懒人经济”横行霸道的今天,运动O2O有些背道而驰的意味,通过运动获得健康和乐趣,是人们坚持走进健身房等运动场所的主要原因,而在疲惫的工作日叫个上门按摩疏松筋骨,总好过耗费力气又耗费金钱去运动。

 打造完整的移动支付解决方案,咕咚是第一个吃螃蟹的,虽开拓创新并不意味着就能占领市场,新的切入方式也需要市场考验,但这恰恰说明了运动领域的可挖掘性。(本文作者为品途网研究员)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