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基金/机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报库检索
2015年06月09日 星期二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朱雀投资:莫当叶公 争做赢家
市场结构分化将无法避免
曹乘瑜

 □本报记者 曹乘瑜

 

 面对突破5000点的市场,朱雀投资认为,影响市场的主要矛盾并没有改变,但指数运行节奏调整和市场结构分化将无法避免。针对目前股指大幅上涨后出现的包括成长股估值泡沫在内的各种变化,朱雀投资依然看好经济各个转型领域中已经出现的或者可能诞生的龙头公司,并密切跟踪“填实泡沫”的进程;高度警惕可能的伪成长公司,对它们采取“舍”的态度;同时,朱雀的目光始终没有脱离传统领域中供求关系出现边际改善且自身可能有积极变化的优势公司。

 “互联网+”过热

 朱雀投资认为,配合稳货币、宽财政,以自下而上的创新创业、转型升级为主导,中国经济系统性风险日益可控,探明中高速增长底部也不再遥远,部分传统领域陆续出现边际改善迹象。海外方面,美元转强,各国都在准备应对美国加息,人民币升值压力有所缓解;此外,中国A股将被纳入富时罗素指数后,MSCI近期亦将公布是否将A股纳入该指数。如果A股被纳入全球主流指数,将有助于加速中国资本市场的国际化进程,并激发国内增量资金持续进场。因此,在2013年底做出熊牛拐点的判断后,始终保持对市场的乐观态度,

 但是,A股以“互联网+”为代表的题材概念等确实出现过热现象,部分公司只有概念没有实际竞争力,甚至以炒作股价作为主要目的,毕竟大部分公司将在未来的竞争中失败甚至被淘汰。部分公司的主要股东集中减持陆续出现,买卖双方对价格的预期差异大导致中长期再融资撮合困难,类似没有核心竞争力的公司需要坚决回避。

 另一方面,国内以TMT行业为代表的上市公司总市值占比远低于美国市场水平,资本市场集中各个转型领域的龙头公司,而股市投资是投资者对未来的预期映射,市值结构反映出对未来经济结构判断,对于选择正确赛道的龙头公司,投资的主要矛盾是“好不好”,而不是“贵不贵”。市场是有效的,朱雀团队观察5月7日市场反弹以来涨幅居前的公司,行业景气度高和公司质地好是其特点;如果是未来成长空间较大、公司具备核心竞争力或者现阶段布局具备做大的潜力,投资者往往更重视市值空间,毕竟此类龙头企业具备内涵及外延扩张双轮增长能力来消化高估值。

 争取和积极利用“泡沫”

 朱雀投资认为,身处金融时代,人为干预不会影响根本趋势变化。例如上世纪90年代开始的地产大周期,背景是住房商品化和中国城市化下的需求增长,1996年开始的抵押贷款,以及2003年将房地产行业定性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只是催化剂。在发展过程中,调控政策改变节奏但没有改变趋势。同样,当地产行业大的拐点来临之后,各种刺激也可能无济于事。

 同时,对于商业模式日益成熟的互联网+、军工装备、农业等转型领域,资本市场放大一定程度的财富效应有利于刺激创新和创业,创造更积极的竞争环境有利于催生各类经济转型的新模式。有券商研究比较台湾地区和日本的股市泡沫,虽然泡沫破灭都给很多投资者的财富造成巨大冲击,但是对经济影响的结果不同,相对于日本的失落,台湾地区最终通过“产业升级+出口贸易结构转型”,取得经济上的成功。即使回顾著名的纳斯达克泡沫,不仅2000年互联网股票泡沫破灭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远小于2008年房地产泡沫破灭,更重要的是纳斯达克最终还催生出类似苹果、脸书等支持美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伟大企业。

 在“罗马人的故事”著作里,日本作家盐也七生在汉尼拔战记中评述:真正的历史现象不是按部就班向前发展的,它是不断重复错误、因彷徨而停滞,或者是因偶然而改变方向的过程中出现的结果,在后世看来,好像是必然。有着辉煌业绩的年长者之所以变得固执,不是因为年龄,正是因为成功令他们对自己充满信心,当情况发生变化需要变革的时候,这种自信妨碍他们选择其他的道路。要从根本上改革一件事情,只能依靠才能出众、且不受曾经成功羁绊的人,改革也往往由年青一代来完成。面对市场泡沫,无论宏观还是微观层面,质疑甚至恐惧泡沫破灭者就好比古代寓言故事里喜欢画龙的叶公,正确的心态应是认真思考如何争取和积极利用这轮泡沫,必须意识到投资要勇于面对不确定,不断的学习和跟踪可以改善但无法回避风险。

 朱雀投资表示,朱雀的团队在不断学习、建设、提高自身能力圈的前提下,坚定支持转型领域的优势公司,高度重视企业家精神和团队合作、执行力等;同时,朱雀投资的目光始终关注着周期力量,继畜禽、糖、棉花等大宗农产品和券商之后,积极布局供求改善的周期性行业,如以航空为代表的可选消费品、黄金等;即使在深陷三期叠加之苦的传统行业如银行,结合辨识探明中高速增长底部的进程,也首选领头者坚定带队、奋勇转型的龙头公司,相信其估值上的优势会是性价比提升的基础之一。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