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机构天下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报库检索
2015年02月03日 星期二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盲目入场或吃亏

 三大门派,究竟谁更有优势,业内存在着较大争论。首当其冲的是对“普涨行情”存疑,也带来了对抢筹派的质疑。

 大部分机构认为,制度红利必然将带来新三板流动性的改善。某较早成立新三板资管产品的人士表示,近1-2年新三板系统性机会为主,从当前时点来看,如果购买短期的新三板产品,确实很难分辨哪类机构的产品更好,“现在买新三板,确实如同2014年11月买指数。”

 该人士认为,如果购买三年期或更长期限的产品,则需要考察投资机构的项目储备和投研背景。他建议投资者考虑更长期限的产品,因为对于成长性企业来说,一年期变化可能不大,“一年就退出可能只是在博流动性差价”,而三年后企业可能有较大变化,享受到的边际溢价更多。“想想看,正常的PE退出都要5-7年时间。”该人士说。

 可是,也有观点认为,即使是近1-2年,普涨可能也不存在,盲目入场抢筹会吃亏。

 上述天风证券人士表示,制度红利不会带来新三板企业的普涨,反而会导致新三板分化更为严重。实际上,去年做市商制度推出以来,129只被做市标的已经出现分化,其中有30多只涨幅较高,但是也有部分标的没有交易。“部分做市商没有投研能力,只是为了业务跑量,因此做市的标的质量不高,导致没有交易量。”该人士说,“预计6、7月份之后,随着新三板的各项制度逐渐推出,分化将更加明显。”

 陈正旭同样认为,新三板不会出现“普涨”行情。因为以机构投资者为主的新三板,市场情绪相对理性, “就像美国纳斯达克,好的公司会涨幅很大,差的可能没有交易,预计能享受到制度红利的仍然是好公司”。

 上述两位业内人士认为,未来制度性红利确实存在,也会使“早起的鸟儿有虫吃”,但是更需要投研能力。

 有新三板资管机构人士甚至认为,以往专注传统主板市场的机构,即使是擅长成长股投资,也不一定是最佳选择。理由有二:

 首先,虽然都是对成长性企业的投资,但两个市场的投资逻辑完全不一样。在二级市场,一只成长股可能一两个月就能把一年的涨幅走完,因此二级市场做成长股投资,只要能捕捉到市场情绪或找到业绩拐点,标的流动性再好一点,就能抓住行情,而不用关心三年后这家公司还存不存在。但是,在一级市场,首先考虑的,则是标的企业能否存活,如果没法存活,意味着没有退出渠道。

 其次,即使投资重点已转移至新三板,在人才储备上,也不一定能迅速“成体系”。

 “二级市场上,一个明星基金经理可能就能拯救一家公司,因为一个人可以管理20亿元的资金规模,但是在新三板,一个人管1亿已经很不容易了。”该人士解释道,新三板没有卖方服务,上市公司的公开资料并不全面,因此调研颇费精力,必须一家一家地去看,有大量的、细致的案头工作要做。而新三板的公司较小,一个项目的投资规模往往仅有500万元到1000万元,因此,1亿的资金规模可能得投20个项目,投20个项目可能需要看100个项目,因此无论是投资理念,还是人力成本,还是盈利模式,新三板与主板都完全不一样。“对传统市场的投资机构来说,盈利模式是靠资管规模,但是在新三板,则是靠所投资企业的成长性。”

 上述天风证券人士和陈正旭认为,新三板的投资思路,既不是一级市场的,也不是二级市场的,必须把两个市场的投资思路结合起来。陈正旭表示,新三板得采用“一级半的打法,毕竟新三板有流动性和估值,而一级市场则没有交易所可以将股权挂牌转让,如果纯按PE思路,可能会错过流动性带来的溢价提升。”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