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Z02版:私募看市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报库检索
2015年01月17日 星期六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牛市的悖论
金学伟

 ■ 投资非常道

 □金学伟

 

 国信证券的上市似乎夺了中信证券的风头,一个涨停接着涨停,一个盘整连着盘整。而从本周四情况看,市场似乎对国信证券的炒作意犹未尽,虽然平开,但巨量买盘又将它封到涨停。国信,究竟涨到什么时候才是个头?这不仅是打中许多新股的朋友关心的,也是多空双方共同关心的。这一点可从上半周大盘窄幅盘整,本周四重新上扬看出一些端倪。

 早在国信上市前,市场就有风声,说中国证券界最好的就是中信和国信,这既可看作市场的一种共识,也可视为参与炒作或打算在国信上大干一场的集团资金预先放出的一张明牌。因此,早早就有人问“你怎么看”?我的回答是,国信可以追中信,但肯定追不上。若以我的经验,以中信证券的市值×0.66倍,作为国信证券的市值目标,大概是比较可行的。换言之,中信证券如果始终停在34元左右,国信大约就有13到14个涨停板的价位,达到近2300亿元的市值,在此之上的盈利可考虑放弃。至于理由倒说不上,这只是一种经验:找一个靠谱的标的,凭感觉乘上一个系数,作为某只股票的目标市值,这种方法在某些特殊股票或新上市股票上,远比PE、PB估值法来得管用。

 本周四,在国信再度封上涨停后,我数了下:其他券商股没有一家涨幅超过5%,创新高的只有国元证券一家。别的金融股:16家银行股,只有北京银行创了新高;4家保险股,2家新高,1家涨停。总体上,金融股的表现依然良好,但与高潮时相比已大打折扣。

 究其原因,我想有几个方面。

 持股成本都已堆到高位。以全指金融指数来说,自去年12月9日以来,26个交易日,累计成交金额已超过5.74万亿元,而当前指数和去年12月9日高点比,仅有7%的落差。也就是在差不多15%的区间内,已有60%的总换手率。如果算自由流通股,已达到200%的换手。巨量筹码堆在一个相对狭小空间,使股价弹性大为减弱,要维持强劲上涨势头,需更多成交量推动。

 分子驱动与分母驱动,是这轮牛市中被人们提及最多的词语之一。读书人就爱欺侮我们没文化的,明明白白的人话就是业绩驱动和资金驱动。就全市场而言,本轮牛市主要靠两个:改革预期和资金放大。微观层面,上市公司的总体业绩并没提供多少支持。因此,大盘只能靠堆量上涨。最显著的表现是,股票总市值和保证金余额始终保持在100:3.2左右的水平,即每1万亿元市值对300亿元保证金余额的水平上,难以出现市值超支。

 在去年最后一个多月里,这部分资金主要集中在金融股和“一带一路”概念股上。而伴随新的一年到来,新题材、新投资机会、投资计划开始陆续出现,市场资金重新分配,全指金融指数的成交占比只能从高峰时的37%左右降到30%以下,无法再靠任性维持强势上涨,只能更多地靠预期、成本来慢慢推动。

 有一个因素不能忽视。许多先行市场经验表明,随着经济现代化程度提高,尤其是工业化基本完成后,金融的地位会大幅提高,金融股占股市总市值的比例也会大幅提高。还有一些国家,比如英国和美国都玩过这样的游戏:在制造业出现颓势后,通过金融兴国,维持其强国地位。只是英国玩了一阵后玩不下去了,因为一个大国实体经济不行,光靠金融来支撑,总是撑不久的。而美国由于有强大的创新动力,可用创新+金融来长久地维持其第一强国地位。

 但金融股市值占比提高到多少算比较合理,或比较能够做到?这没有一个标准——所谓国际惯例,都是拉大旗作虎皮,但我查了一些数据,可作参考:日本,从工业化完成的1980年开始,到10年泡沫再到失去的10年,20年间,金融股占总市值的比例从15%不到一点,提高到19%。美国,最高峰时——也就是传统产业走下坡路,新的产业尚未崛起的20世纪80年代,其金融股市值占比达到过25%,但现在已降到15%左右。即使是没有多少实业,主要靠地产、金融支撑的香港股市,金融股的市值占比也不到28%。

 而目前,银行、券商、保险三大板块的市值已分别达到60070亿元、20800亿元、14956亿元,加在一起,占AB股总市值的比例达到了25.38%,还不算申万借道宏源上市的新增部分。中国还在工业化进程中,实体经济、制造业依然是立国基础、强国之本。我们已经未富先老,难道还要未强先虚吗?从这个角度说,A股确实已有泡沫,但以微观的泡沫居多,真正宏观的泡沫就在于金融股市值占总市值的比例太高。

 如果说在实体经济运作部分,金融业攫取了大部分利润,从而压榨了实体经济效益,成为我国实体经济不振的原因之一。那么,在资本市场上,如此高的市值占比,实际上是金融股在做社会资源的第二次攫取,这显然跟引导资金脱虚入实相悖。因为按反射理论,股市的资金流向实业股将有助于降低实业股的融资成本,对提高实体经济的经营能力和发展创新起到极大促进作用。如果牛市的最后成果就是资金进一步脱实入虚,那就是中国经济的莫大悲哀了。

 看了几篇对2015年的预测,想从技术角度谈些对大势的看法。形态上,我是把1849点直接划入本轮牛市的升浪结构的。因此,1849点到2270点可视为牛市第1浪。该浪涨421点。以3浪等于1浪的2.66倍计算:421×2.66+1974=3093点,这就是去年12月3091点回调的技术原因之一。

 如果这一结论成立,那么从2807点开始,大盘实际上已进入了第5浪。它的目标有几种测算法。和1浪长度相等:2807+421=3228点,这是去年底3189点回调的技术原因。和1浪幅度相等:2270÷1849×2807=3446点,这是上周3404点回调的技术原因。等于3浪的0.62倍:(3091-1974)×0.62+2807=3500点。和3浪等长,那就是4000点。

 2807点以来的走势或许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更加靠谱的依据:2807-3189,涨382点;2934-3404,涨470点。3191加上382点就是3573点,加上470点,就是3661点,放宽点,3700点左右吧。再牛的点位,只能先让牛人去说了,老金暂时没这个胆量,也没这个能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