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0版:前沿视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报库检索
2014年12月29日 星期一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三、经济运行仍面临较多困难和挑战

 当前,我国房地产市场进入调整阶段,部分制造业产能过剩依然严重,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进入还债高峰,企业融资成本居高不下,这些老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同时,一些新的问题又开始出现,企业库存大幅增加,财政和金融风险开始暴露,经济下行压力加大。

 (一)房地产市场处于调整周期,对经济的负面影响逐步显现。我国房地产行业总量大、产业链条长、涉及范围广,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过去5年,房地产投资年均增长22%左右,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达到1.5个百分点左右。按照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估计,我国住房的需求峰值约为1200-1300万套,这一峰值在2013年已经基本达到,2014年以来,房地产市场量价齐跌的调整已经开始。根据国际经验和房地产周期变化规律,房地产调整期一般需要3-5年,处于和我国相同发展阶段的主要国家其商品房销售额占GDP的比重一般在8%左右,2013年我国商品房销售额占GDP的比重达到14.3%,如果能在三年左右调整到国际平均水平,我国商品房销售额每年要下降9%左右,相应的房地产投资也会下降,本次房地产调整将对经济增长产生较大影响。

 (二)产能过剩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变。我国制造业过剩产能呈现行业面广、绝对过剩程度高、持续时间长等特点,截至2014年底,工业品出厂价格已经连续34个月下降,超过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期连续31个月负增长的记录,并将继续下跌一段时间。与亚洲金融危机时不同,当时是包括居民消费价格在内的价格全面下降,本次只是工业品价格下跌,这表明我国产能过剩不是需求不足引发的,更多地是体制机制改革滞后的结果。大量资源固化于产能过剩行业,抑制了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现代服务业等领域的发展。

 (三)财政金融风险在上升。经过几年的大量举债,地方政府进入偿债高峰。与此同时,在房地产和制造业投资放缓的情况下,要稳定经济增长就只有增加政府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这要求地方政府的融资平台公司继续向银行、信托等金融机构融资,一方面增加了地方政府债务负担和财政风险,一方面由于相当部分新增资金进入基础设施建设领域而影响了其他行业的资金供给。与房地产调整、产能过剩、政府性债务相关的金融产品违约风险开始暴露,地方政府财政收支压力增大,实体经济的问题开始向财政金融领域传导。这些问题相互交织、相互传导,加大了经济下行的压力,也导致财政金融风险上升。

 (四)企业融资成本居高不下。产能过剩行业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等缺乏利率弹性的部门的巨大资金需求拉高了资金成本。房地产市场回调和部分理财产品违约风险上升,导致金融机构和企业流动性偏好提高。银行理财产品、电子金融等金融产品及影子银行等市场化融资渠道分流了部分资金。金融资本“避实就虚”,货币市场短期利率水平降低不能有效传导到资本市场,企业融资成本居高不下,严重影响民营投资意愿与中小企业生产活动。

 (五)就业质量不高问题应引起关注。虽然从数量上可以轻松完成全年1000万人的就业预期目标,但是就业的质量仍然不高。一是许多农民工在城市的非正规部门就业,他们的就业权利无法得到有效保障;二是部分制造企业开工不足,但因招工难不会轻易辞退员工,部分工人处于半就业状态;三是2014年3月起工商注册登记制度改革,新注册成立部分小型服务企业并没有充足的业务,但也计算为创造了就业岗位;四是因制造业经营困难有部分工人频繁转换工作岗位,在纳入就业统计时面临重复计算的问题,导致就业人数虚增。

 (六)企业进入去库存阶段。2014年初美国开始逐步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后,各国对世界经济普遍持乐观态度。3月份我国推出的“微刺激”政策也增强了企业的信心,2014年1-8月产成品库存累计增长15.6%,到8月份产成品存货增量是上年同期的2.3倍。但世界经济复苏势头明显低于市场预期,国内经济仍处于下行阶段,因而制造企业将面临去库存的较大压力,这将会对2014年四季度和2015年上半年经济产生一定的影响。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