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期货·行业生态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报库检索
2014年12月08日 星期一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四大名捕 模式创始

 “目前所有的期货学徒培训模式都要追溯到90年代四大顶级炒手的进阶模式。”朱先生表示,20世纪90年代末,当时的期货市场上围绕着几大成熟的交易所,分别形成了郑州、上海、大连三个地区的不同交易风格,这三大期货交易集中营诞生了许多顶级高手,成为期货交易训练模式的创始人。

 曾经在90年代末期担任期货公司出市代表(即“红马甲”)的罗先生回忆说:“90年代末期,郑州是出炒手的地方,以短线打法为主,一天好几个回合;大连则多是有现货背景的人在做,上海则是套利炒单的发源地。当时,市场上涌现了四大顶级炒手,因最善于在期货交易中捕捉机会,人称‘四大名捕’,分别是‘胶王’宋勇,‘糖王’董峰,‘短线天王’何俊以及‘低调捕手’张桉。”

 “胶王”宋勇,东北人,但一口标准的河南普通话,因1997年左右开始一直在郑州做短线交易,最擅长的品种是橡胶。“我看过他的交易单,都是对锁的,最多的时候在成交价对锁1000张,一旦品种出了趋势便平一边,趋势末期再平另外一边。他做的品种震荡剧烈,所以很多人说他做什么品种什么品种就‘死’了,都尽量回避他参与的品种。他当时的纪录是一天盈利50万,现在看不多,但2000-2001年的时候不算少了。他的生活习惯很好,晚上不看电视,8-9点就睡了,他不允许别人看他的单子,他是公认的炒手里做的最好的,现在基本退休了,后来据说买了电厂,转做实业了。”罗先生说。

 “糖王”董峰,浙江宁波人。“他的手法很飘逸,大部分炒手是只管日内不管趋势的,但他如果判定某个品种趋势是向上的,他所有的炒单都会是买的多卖的少,时间久了一波很舒畅的趋势就出来了,所以大家都愿意跟着董峰做。”

 有熟悉董峰的人士曾表示,董峰比宋勇小,最早为一家现货公司做期货保值操作,在交易中逐渐发现短线机会并开始尝试短线交易,后来很快成功,对糖基本面了如指掌,与一些大的糖现货商很熟悉,基本面的细微变化总是最先知晓。董人品好,短线赚钱后积极培养周围的朋友,以前给他敲单的交易员现在都是短线高手。据说董峰曾借给他同学5万元,并指点同学应该怎么做,之后此同学一发不可收拾,快速成为业内高手,成为一时佳话。

 “短线天王”何俊,江西人。“十多年前的期货市场跟现在不同,那时候期市资金少、散户多,他进入到一个品种就可以把品种的波动幅度放大许多,所以他进入哪个品种,哪个品种就会有行情。他的特点就是灵活、善于利用市场情绪,多空反手很快,时机看得非常准。”

 低调捕手张桉,是这四人里最小的一位,1973年生,浙江杭州人。“张桉最早在大连做马甲,人悟性高并且善于学习,脑子很快,你跟他讲话时感觉他的脑子和眼睛一直都在转。2009年他到一家新开的期货公司炒单,炒出了上海的前几名,张桉最低调,把自己当作一个职业炒手,不骄不躁,把期货当作自己的事业。现在很多炒手不炒了,但是张桉还在短线盈利,有些时候也做做外盘,总之,你会认为期货再难做都难不倒他。”一位熟知张桉的圈内人士表示。

 这些炒手大多是红马甲出身,就在他们自己闯出一条路之后,市场就很多人在模仿他们。一位熟悉何俊的圈内人士曾公开表示,在90年代能够凭借个人能力从散户变成大户并稳定盈利的例子很少,当时何俊已经享誉郑州期货圈。后来开始有人向何俊学习做短线,郑州短线炒手市场开始拓展,那些做短线的提到何俊都充满了钦佩。何俊后来做天胶并让软件公司设计出一键下单并使盈利不断扩大,炒手们的交易资金也上千万了,一天几十万的盈利成为常态。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