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Z07版:海外视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报库检索
2014年12月06日 星期六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碳交易困局
王亚宏

 □本报记者 王亚宏 伦敦报道

 

 随着明年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临近,碳交易话题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伦敦金融城的早餐会上。不过和几年前人们都在疯狂憧憬这个市场将成为不断膨胀的蛋糕不同,现在投资者们更多地谈论碳交易过程中会碰到哪些困难。

 而在四十出头的安迪·科尔看来发生任何困难都不足为奇。科尔堪称碳交易方面骨灰级人物,12年前就进入投行从事碳交易工作,经历过每吨碳30欧元的“好时候”,也见证了碳价跌至5欧元、投行一日损失数亿欧元的悲情时刻。碳市场的演进在这位从投行抽身而退,后来进入爱丁堡大学碳创新中心的博士口中,颇有几分“白发宫女在,闲话说玄宗”的意味。

 在科尔看来目前碳交易市场低迷的罪魁祸首之一,就是2008年那场全球金融风暴,不仅撼动了曾积极参与碳交易的投行的利润根基,更在国家层面上让决策者更多地将注意力放在迫在眉睫的增加就业岗位和推动经济复苏上,无暇顾及温度计的刻度问题,大量低碳投资被搁置,碳交易需求也被抑制。当然,从好的一面看,由于经济不那么活跃,碳排放也相应减少了。

 当然指望经济危机为低碳做贡献有些得不偿失,而且经济衰退也放缓了一些先进的低碳技术应用步伐,这将直接对后面几年的碳排放造成影响。好不容易近来全球经济熬过了衰退期,各大经济体重现增长苗头,按理说低碳又能再次获得投资者青睐,可现在低碳技术依然昂贵,原因是大宗商品的超级牛市结束了,石油价格在过去三个月里跌了四分之一。

 由于使用低碳技术获得回报是一个长期过程,因此在油价走低的情况下,投资者并不介意先暂缓手中的低碳基础设施投资。在不少公司的资产负债表里,低碳技术本来就是用来对冲能源价格高涨的储备战术,既然现在能源价格走低,那么对冲武器自然也没有了用武之地。

 不过原油价格时刻都在波动中,从均线看未来三年继续大幅下降的几率并不大,而对于投资周期动辄要15年到20年的低碳基础设施来讲,这点时间还是等得起的。油价总会上涨,经济衰退也有结束的一天,国家层面上的分歧或许是碳交易机制最大的对手。

 在当今的世界格局中,国家仍是最重要的行为体。即使在欧盟,也难以掩盖各国家间在低碳问题上的分歧。虽然英法德几个大国都希望碳价上涨来盘活碳交易机制,但有些欧盟国家比如波兰,在能源结构中严重依赖煤炭,因此并不希望碳价格上涨。

 更大的分歧来自新兴市场和发达国家。在五年前的哥本哈根峰会上,发达国家希望所有国家尤其是新兴经济体国家能够做出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减排承诺,而发展中国家坚持认为这么做并不公平。发展中国家要求发达国家从资金和技术方面为其减排提供支持,而发达国家虽然口头承诺却无实际行动。这些难以弥合的分歧导致当年被寄予厚望的峰会最终未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

 现在同样的难题又摆在巴黎峰会的谈判桌前。曾参加哥本哈根会议的科尔对未来并不乐观,在他看来要在国家层面上达成协议是很困难的,各国只能努力争取一个最小公倍数,而事实证明这样的公倍数并不足以带动碳交易复苏。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