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5版:衍生品/对冲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报库检索
2014年12月04日 星期四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融资客大举加仓金融股 净买入占比近九成
“赚指数不赚钱”料再现
叶涛

 □本报实习记者 叶涛

 

 大盘上涨至2800点附近,两融主力资金会买什么?答案是金融股。最新数据显示,本周二申万金融板块融资买入额较前一天出现激增,达到74.60亿元;占市场每日净流入金额的比例也暴涨至85.97%,增幅为42.28个百分点。不过,在融资资金就做多方向达成高度一致的同时,11月2日出现融资净偿还的行业板块亦从前一交易日的2个增加到14个。分析人士认为,受融资客大幅加仓金融股及资金作战面大幅收窄双重作用,预计A股“赚指数不赚钱”现象或再度抬头。

 融资余额创新高

 资金加码金融股

 虽然有不尽如人意的11月制造业PMI数据横亘在前,但高亢的风险偏好依旧令大盘隔日便“收复失地”,上证综指数单日大涨83.38点,以2763.54点刷新前度新高。交投方面,全部A股共计实现6624.40亿元成交额,继续维持在“天量”区间内。

 A股量价齐升的强劲走势刺激市场融资余额持续暴增。在本周一融资余额实现8315.63亿元的基础上,本周二市场融资买入额再次达到千亿元规模,由此导致当天融资净买入额录得86.77亿元,融资融券余额也创出历史新高,达到8472.03亿元。

 以日为单位纵向对比,11月以来市场融资融券余额连续突破7000亿元和8000亿元大关,显示资金加仓欲望强烈;特别是11月24日之后,受央行非对称降息影响,市场每日融资买入额已经扩容至千亿元水平,即使12月1日大盘出现调整也未能抑制资金入场步伐,数据显示,当天融资买入额反而创出1133.13亿元历史天量。

 从两融主力资金运行轨迹看,大肆加仓金融股是推动两融余额站上新高的关键。根据本周二单日行业数据,申万非银金融板块依然占据融资买入额第一位置,具体金额为247.61亿元;银行股紧随其后,全天融资买入额为150.43亿元。上述两大行业是当天市场中仅有的融资买入额过百亿板块,而排位第三的公用事业板块获得的融资买入额仅为42.48亿元。受融资买入力量提振,本周二非银金融和银行板块各自获得46.09亿元和28.51亿元资金净流入,环比大幅增长;由此这两大板块以74.60亿元的融资净买入总额占比市场资金净流入量的85.97%。短期而言,两融资金介入金融股节奏进一步加快。

 资金战线收窄

 赚钱效应不彰

 仅仅从总量上看,近期两融市场表现令人欣慰,这让不少业内人士也禁不住发出“两融余额月内破万亿”的感叹。不过,若以两融资金行业分布横向来看,巨量资金的入市并未带来显著的赚钱效应。以昨日A股走势为例,大盘盘中最高价和收盘价双双打破前高,环比两市成交额出现2300余亿元增幅,达到8967.81亿元“新天量”,通俗地说,几乎相当于再造一个沪市或深市主板,但截至收盘,全部2578只A股股票中仅有1473只发生上涨,占比为57.13%;涨幅超过2%的更不到700只,其中还涵盖6只刚刚上市的新股。这与本周前两日场内一片长红的盛况不可同日而语。

 与A股赚钱效应下滑同步,wind最新数据显示,本周二共计有14个申万行业板块出现融资净偿还,其中医药生物、国防军工、汽车板块净偿还力度最大,分别为1.90亿元、1.72亿元和1.36亿元;与之相比,交通运输和计算机板块净偿还金额较小,但也各自达到536.97万元和838.33万元。总体上,净偿还板块数量环比增加12个之多。分析人士表示,这说明随着大盘指数“量价齐飞”、A股维持全线飘红概率下降,部分融资客也及时调整思路,意欲出清那些上涨动力较弱的股票,从而为狙击更具潜力品种做好准备。从涨幅上看,上述14个遭遇净偿还的板块当日表现在行业中悉数靠后,与融资客偿还方向大体一致;再加上金融股是近期推动市场上行的主力,上涨持续性较好,融资资金追涨意愿强烈,由此形成本周二金融股融资买入和医药生物等板块融资偿还之间的“跷跷板”效应。

 作为市场重要参与者,两融资金变化亦能在A股带来蝴蝶效应,融资客布局战线收紧遂成为场内赚钱效应减弱的重要原因。一方面,两融资金做多战线的收窄显著削弱个股股价上涨支撑力,尤其令跟风上涨标的大受打击;另一方面,伴随资金介入金融等权重板块力度加深,大盘指数虽然能获得提升,但毕竟资金消耗量较大,难免有“以大博小”之嫌,对板块个股带来的提振相对有限,特别是在金融股前期涨幅已大的情况下。根据wind统计,12月2日申万非银金融和银行指数分别上涨7.84%和5.62%,分居行业第一和第二位;区间来看,11月20日-12月2日,申万非银金融和银行指数累计上涨38.68%和20.43%,同样为行业同期之最。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