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公司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报库检索
2014年11月25日 星期二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兴蓉投资转型城市环境服务商
欧阳春香

 □本报记者 欧阳春香

 兴蓉投资董事长兼总经理杨光日前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时透露,公司将按照“兼容型、一主多元”的发展战略,用3-5年时间成为城市综合环境服务商。

 11月22日,兴蓉投资公告,公司和西南设计院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积极致力于给排水、污泥处置等水务、环保项目的投资设计等业务领域的合作。

 内涵和外延并举

 谈到公司“兼容型、一主多元”发展战略构想,杨光表示,目前水务公司的发展模式主要有两类:一类是通过扩张进行外延式发展,在全国跑马圈地;另一类是在技术、产业链方面进行内涵式发展,做精做深。

 “兴蓉投资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现在进入了发展的瓶颈期。”杨光说。公司2010年借壳蓝星清洗上市后,股本规模扩张较快,业绩增速有所下降。再一个是业务结构不均衡。目前,兴蓉投资的自来水制售收入占比为2/3,污水处理收入占比为1/3,污泥处理、垃圾渗滤液处理等其他环保业务收入占比却非常小。“公司收入、利润很稳健,但是资本市场却能一眼看穿兴蓉投资,在资本市场看来,我们没有想象空间。”

 为了突破发展瓶颈,兴蓉投资提出了第三种发展模式,即“兼容型、一主多元”发展模式。“兼容型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要不要规模、速度?二是要不要走出去?”杨光说。

 在杨光看来,中国水务市场已经从春秋初期群雄并举时代进入了春秋五霸重新划分势力范围的局面。在这轮跑马圈地中,兴蓉投资何去何从至关重要。与此同时,兴蓉投资是一个地域性极强的公司,在成都市和周边地区有一个巨大的内生市场。

 “所以我们提出,内涵和外延并举,既要速度和规模,更要注重结构的调整和质量的提升。这就是兼容型的含义。”杨光介绍,一主多元是指公司产业上以水务为主,向水务相关及其环保产业延伸产业链,地域上以成都为主,向四川、全国乃至海外拓展。

 三足鼎立齐步走

 为解决业务结构不平衡问题,公司方面表示,未来公司环保的比重将不断提升,形成供水、排水、环保三足鼎立的局面。

 兴蓉投资今年在环保领域的布局动作频频。公司10月份公告拟8.67亿元投资建设成都市彭州隆丰环保发电项目。

 在垃圾发电方面,目前成都中心城区及周边区域的垃圾填埋的库容量越来越有限,要落实国家《“十二五”全国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规划》,垃圾发电在大成都将会有一个广阔的市场。公司作为成都本地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将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有义务,也有能力投资、建设、运营更多的生活垃圾发电项目。

 在污泥处理这块,公司目前已经有一个400吨日处理能力的污泥焚烧厂,未来除考虑扩建现有的污泥焚烧厂外,还可以考虑采用其他多种方式处理污泥。“多管齐下”实现污泥日处理量1700吨的目标。

 在提升环保增量的同时,公司水务业务也将在存量基础上进一步增长,兴蓉投资已经携手新加坡联合环境公司成立合资公司,从事污水处理膜技术解决方案提供和设备、技术集成。未来公司四座污水处理厂采用膜技术进行提标扩能改造,“既不新增用地,污水厂也不用停产,实现量的增长,同时处理后的水质将进一步得到提升。合资公司还将对外拓展,参与各地污水厂提标改造,实现拓展产业链带来的增长。”

 精耕大成都市场

 在水务企业不断跑马圈地时,作为在成都市场有独特优势的公司,兴蓉投资下一步如何进行市场布局也备受关注。

 公司表示,公司将坚持以大成都地区为发展重点,然后向全国乃至海外市场进行拓展。其中有几个重心:一是刚晋升为国家级新区的天府新区,该区域的水务、环保市场发展空间巨大;二是成都市周边区县。兴蓉投资将积极拓展包括天府新区、成都周边区(市)县的供排水和垃圾处理市场,辐射四川、面向全国。

 “成都市是我们的大本营、根据地。当然,这并不代表公司不打算走出去。”杨光表示,“我们要先把家门口这块地弄好,不能荒了自己的地。”他介绍,兴蓉投资“走出去”的原则是有利可图,能力可及。目前公司业务已经扩展至西安、兰州、银川、深圳、海南、巴中等地,未来市场扩张的方式不限于合资、股权合作、BOT、TOT等,公司还会引入一些合作者共同开拓市场。

 夯实内部管理

 在“兼容型、一主多元”发展战略指导下,兴蓉投资新一届管理团队不断夯实内部管理,健全和加强系统管理,减少管理层级,机构职能清晰,运行指令明确,应急指令唯一,业务划分合理,利于成本管控。

 首先,强化下属子公司的运行管理职能,结合生产管理实际,按照业务板块进行了运行管理细分。整合供排水管道施工资源,组建了兴蓉安科建设工程公司;自来水公司下整合设立了制水分公司、营销分公司和管网分公司。

 其次,强调系统管理,本部完成了组织机构调整,将原有的6个职能管理部门增设至9个管理部门,新增技术安监部、项目管理部、企业管理部,公司本部成为真正的决策、投融资和管理中心。

 此外,结合公司作为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特点,进一步完善组织机构,贯彻落实两个责任和一岗双责。在人才培养和技术研发方面,各子公司相继成立了培训中心、研发中心,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和专业技能,加强技术领域的研究、交流以及应用,“好的东西要沿用,创新的东西要接轨”。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