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产业透视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报库检索
2014年11月18日 星期二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囚徒困境”突围

 仅以2012年北疆番茄种植大区昌吉州为例,全州年销售能力在500万元以上的番茄加工企业就有19家,日处理能力三五百吨的加工厂更是随处可见,这些规模较小企业的经营形式灵活,既不用签订订单去顾虑原料的种植品质,也无需去理会所谓的行业规则,在番茄酱市场行情较好而原料欠收的时候就纷纷抬高价格抢购原料,在番茄酱市场行情低迷而原料丰产时又停业暂时调整,等待“有利时机”。

 当中国证券报记者问及新疆加工番茄产业当前面临的困惑时,任军,这位曾帮疆内一家制酱企业在业务上牵线搭桥的私募基金经理第一个点名行业的“无序竞争”。

 任军给我们举的昌吉州制酱行业的小故事只包含了无序竞争的第一个含义:原料收购无序。事实上,任军认为无序竞争最重要的含义是对外销售无序,而这个“无序”对行业中的企业是致命的,因为它直接拉低了国际番茄酱报价。

 2009年开始,国际番茄酱市场进入供大于求、去库存阶段。国际番茄酱市场价格一路下滑、持续低迷,徘徊在700 - 800美元/吨,最低降至600美元/吨,国内制酱企业全面亏损,行业前景堪忧。

 恶劣的生存环境促使行业自救求生,自2011年底开始,国内最大的番茄酱生产企业中粮屯河联合国内第二大番茄酱生产企业新中基及疆内其他企业进行限产保价。经济学理论上著名的“囚徒困境”,在加工番茄产业实现了帕累托最优。

 限产保价甚至并非国内独有。据中国证券报记者掌握的资料,全球排名第一的番茄制品国美国,2011年也发起了限产行动。

 联合限产保价取得了显著成效。天津海关提供的数据显示,国际番茄酱价格从2013年5月的926.46美元/吨上涨到2014年5月的1134.82美元/吨,这已经接近最近一个历史高峰2008年的1200美元/吨。

 如今,限产保价有了最新的升级版本:精算。对于精算,中粮屯河董秘蒋学工给中国证券报记者做了深入解释,即每年番茄榨季结束后,公司番茄事业部将对来年世界另外两大番茄产地的产量和全球的消费量进行测算,同时了解农民的种植意愿,在此基础上联合新中基拟定来年的番茄种植面积、订单价格和自种面积。精算的含义不言自明,使中国加工番茄产量始终保持供略小于求的状态。

 精算是基于最新的行业现状做出的理性选择。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相关人士介绍,当前全球番茄制品版图虽然仍是美国加州、地中海地区及中国“三足鼎立”,但事实上格局已经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近年来美国加州地区番茄种植技术大幅改进,亩产从2006年的6吨提高至8-9吨,在种植面积没有明显变化的背景下,当地加工番茄产量由2008年的1050万吨上升为今年的1270万吨,北美地区番茄酱的供应量已经超过了需求量。而众所周知,上述全球三大产区中,中国是典型的“生产大国、消费小国”,90%的番茄酱用于出口;地中海地区不仅自身产量大,且大量进口中国、美国原料,加工分装后出口到欧盟、非洲、中东等地;北美市场基本上处于自给自足的状态,进出口量均很小。因此,北美地区供需失衡最先受到冲击的必然是中国加工番茄产业。

 全球番茄制品版图的微妙变化意味着什么?新疆轻工行办一名工作人员认为应该从两个方面进行解读:首先,中国加工番茄企业原来在限定产量时只需测算地中海地区的需求缺口,如今还需要测算美国加州地区的供给余额,即测算要素从一个增加至两个,难度大大增加;其次,由于国内番茄酱竞争力不如美国加州地区,从某种程度上看,北美地区的供给盈余直接降低了国际市场对国内番茄酱的需求量,限产压力增加。

 然而,预测难度增加、限产压力增大都不是多大的事,疆内一位不愿署名的上市公司高管如此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国内加工番茄行业真正的挑战是限产保价联盟本身就不稳定。番茄酱价格维持上扬态势后,原料抢购战将升级为常态,加上限产使得产能大幅闲置,龙头企业成本上升;同时,由于行业准入门槛低,小厂搭便车行为极易发生。事实证明,诸多因素正在动摇本来就不十分牢固的限产保价联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