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Z05版:基金天地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报库检索
2014年11月01日 星期六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私募机构自主发行渐入佳境
□本报记者 黄莹颖

 □本报记者 黄莹颖

 

 对于很多私募而言,渠道费用总是一笔不得不花的钱。不过,随着政策调整,今年大批私募得以“转正”,自主发行已成不少私募机构的首选。在此背景下,发行新产品的渠道费用变成了可选项。

 格上理财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10月21日,在基金业协会备案的787只私募产品中,自主发行的产品有574只,包括证券投资基金476只、商品基金45只、股权投资基金41只、创业投资基金3只、其他类型基金9只。备案产品中大部分都是自主发行的基金,可见私募机构在自主发行方面表现活跃。

 从时间点上看,私募机构对于自主发行的意愿在三季度出现明显增加。格上理财在对已备案私募基金分析中发现,上半年备案基金只有159只,第三季度则新增558只,相比上半年大增250.94%,可见第三季度备案基金增长势头迅猛。其中,贡献最大的自主发行备案基金,上半年自主发行88只,到第三季度新增自主发行436只,相比上半年大增395.45%。在通过自主发行通道备案的私募基金中,私募投资基金和私募股权基金第三季度新增备案基金数量相比上半年分别增长406.85%、1600%。

 此外,费用是私募机构自主发行意愿猛增的主要原因。比如,发行一只规模在2亿元左右的私募证券基金,若借助于信托、基金专户、券商等通道,其通道费、日常托管费等在0.6%-0.8%左右,再加上其他费用,发行成本至少在200万元左右,但若通过自主发行,目前业内普遍的费用在0.4%以内,即100万元以内,至少可以节省50%支出费用。

 对于不少私募机构而言,自主发行也是出于对投资松绑的考虑。通过信托、基金专户、券商等通道等第三方托管机构,在私募基金的投资策略中会设置诸多条款,比如仓位限制,不少私募产品合约规定单只股票不能超过总市值的20%。“私募机构一般研究能力、精力有限,覆盖的股票也相对有限,集中持股反而会降低风险,像我去年最看好的一只股票,去年到现在涨了4倍多,但由于单只个股占净值不断冲破25%的红线,只能被动的一路减持,相当可惜。”有深圳私募抱怨。值得注意的是,一些风控严格的第三方托管机构,甚至还要求私募基金经理在买入某只股票时陈述购买理由,这对于私募机构而言,显然会给投资带来诸多掣肘。

 再如清盘线,不少私募产品设定净值跌破0.75即触发清盘条款等。而正是这一条款,不少私募产品在2012年,即市场行情来临之时,倒在黎明前夕。

 此外,私募机构通过自主发行契约型基金在发行产品上还存在相对投资人数优势。按照现行法规,单只契约型基金的投资者人数累计不得超过200人,投资门槛为100万元,而借助通道发行的私募基金和有限合伙制人数则均不能超过50人,显然自主发行在发行规模上会相对占优。

 当然,尽管自主发行优势较多,但对于大部分未成名、或尚未有足够“粉丝”的私募机构而言,通过借助信托、券商、基金专户等第三方增信,在发行新产品时仍是一个较好选择。

 从目前了解的情况来看,不少知名私募则倾向于“两条腿”走路,即一边借助信托、券商、基金专户等渠道发展新客户,另一边则通过自主发行稳定老客户。发展一批,稳定一批,不失为变通的省钱门道。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