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Z04版:风云人物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报库检索
2014年09月20日 星期六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王栋 祁连山下大禹情
□海澜

 □海澜

 河西走廊,一个长约1200公里、贯穿东西的地理通道和一个存在了几千年的历史符号。这里交融着东西方文化的渊源,这里回响着金戈铁马的悲壮。祁连山积雪和冰川融水的滋养和灌溉,自汉唐屯田时期就修建的纵横交错的灌溉渠系,造就了“西北粮仓”的美誉。

 但不幸的是,随着人类生存范围的不断扩张,这里的地下水位急剧下降,植被大量退化,周围沙漠有逐渐合拢之势,生态系统之脆弱成为河西走廊的创痛。

 所幸,依靠现代技术,围绕“水”字做文章,从这里崛起的一家创新科技型企业——大禹节水,在节水农业领域里做成了生态修复的排头兵,而其创始人、董事长王栋也在这一过程中找到了自己的人生定位。

 创业多艰

 在王栋的记忆里,他的童年就是在与水打交道中度过的。作为家里的长子,他要帮着父母耕种几亩薄地,尝尽了“靠天吃饭”的艰辛。春天要播种,却连续大旱;夏末要收割,又洪涝不断;冬天盼着下雪,希望来年是个丰收年。然而到了第二年春天却依旧风沙扑面,干旱少雨。幼年的他常常想,要是能像风神雨神那样呼风唤雨就好了,坐在家中就能知道今年是缺水年还是丰水年。

 和八十年代初的那代人一样,王栋的梦想是进城,脱离农村。唯一的道路是上大学。十年寒窗苦读,他成为村里第二个考上大学的孩子。在报专业时,他想到了家乡父老种田的艰辛,选择了水利专业。

 毕业后,王栋顺理成章地进了酒泉水务局。在一般人眼里,那是个永远的铁饭碗,而在他的心目中,那是个实现心中梦想的地方。

 然而谁也没想到,这位当年局里前途一片光明的大学生在工作几年后毅然选择下海创业。从公务员到小老板,王栋迎来人生的第一次大转折。

 创业之初非常艰难。王栋回忆:“最难的时候债主每周都会登门,家里不敢点灯;工人都跑了,只剩下十几个人,之前招的大学生没有活儿干,白天只能扫扫地,晚上看大门;厂里用不起电,晚上点着蜡值班。”

 那段秉烛守志的时光,正像法国艺术家安格尔所说:“梦想是黑暗中的一盏名灯,能照亮跋涉者心中的每一个角落。所有坚韧不拔的努力迟早会取得报酬。”

 借着那点昏暗的烛光,王栋看了一本讲述“两弹一星”事迹的小说《横空出世》,没想到这本小说竟然改变了他的命运。

 “小说一开始讲大禹治九条‘水龙’,第一条就是我们甘肃的弱水。它的西北流域不畅,造成张掖一带洪水泛滥,房倒屋塌,农田被淹,民不聊生。后来大禹劈山疏通河道,引导弱水向北流入居延海,彻底解决了水患。”

 弱水就是今天的黑河,正是河西走廊的母亲河。从小就耳熟能详的故事往往能令困境中的人产生更多的联想。这一年,我国开始推行建设节水型社会,学水利出身的王栋突然意识到,当年大禹治水,治理的是“水多”的问题,而我们现在要治理“水少”的问题,如果能解决了这一难题,那将和大禹一样干了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从那时起,王栋就将主业从原先的生产装饰材料改为节水灌溉设备生产,并用“大禹”为公司命名,同时也表明了自己的志向:用大禹治水之精神,做大禹节水之事业。

 转行后的头几年,王栋白天跑项目、跑贷款,晚上画图纸、搞研究,还马不停蹄地考察以色列、美国的先进技术。

 2003年,转机终于来了。日本协力银行在甘肃推广农业节水项目,王栋敏锐地捕捉到这一信息,参与了该银行与中国政府的合作,整个工程历时4年,经营收入达到8000万元。他终于赚到了第一桶金。

 产业机遇

 “如果不是西北这片干旱的土地,不会诞生节水灌溉这样一个产业;如果不是西北这片神奇的土地,也不会诞生王栋这样一个人。”一位媒体评论员如是评价王栋。

 “广袤的大西北为我们的企业提供了一个绿色产业的试验田。绿色变革与经济转型中孕育着重大的发展机遇,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同时,也能创造企业的经济效益,实现企业和社会价值共赢共享。”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副会长李小雪在考察大禹节水阿拉善项目基地时也这样感慨。

 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日照强烈,降雨量远远小于蒸发量。然而在远古时代,这里也曾是草木葱茏,鸟兽成群。距今两千多年战国时期的黑山岩画上还雕刻着狩猎时的兽奔鸟飞的景象。

 星移斗转,时代变迁,西北地区人口压力逐渐增大,经济快速发展,特别是到了近现代,这一地区的过度垦荒、超载放牧、滥伐林木草植、超采地下水等,造成水资源匮乏、植被覆盖率低、湿地退化、土地荒漠化。唐诗曾描绘“太守一来山泉出,黄沙碛里好种田”的景象已经被“穷荒绝漠鸟不飞,万碛千山梦犹懒”所取代。

 正是看到生态恶化的后果,习近平总书记发出“建设美丽中国”的号召。国家也及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对恶化的生态环境采取补救措施。银河证券的一份研究报告认为,下半年国务院先后安排部署东北地区加快推进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工作,广西50万亩“双高一优”糖蔗料示范基地建设、河西走廊千万亩高效节水灌溉工程都将全面铺开。这一系列国家工程恰好为大禹节水这类农业节水型企业带来了广阔机遇。

 节水灌溉是通过设备为土壤和作物提供适时适量水分、养分并保障生态环境用水的技术。王栋打了个形象的比方,如果将传统的大水漫灌比作大口地喝水,节水灌溉就是打点滴,把作物需要的水分、养分以精准的方式直接输送到作物根部,从而节约灌溉用水,保证作物的生长需求。

 数据显示,自2010年以来,国家在西北、东北地区大面积推广滴灌技术,应用于马铃薯、玉米、苜蓿等农作物,其中在内蒙古自治区推广应用的16万亩马铃薯,单产由不到2吨提高到8吨以上,增产4倍以上,亩均增收3000元。棉花每亩节水65%以上,节肥15%以上,节省人工费用15倍以上,每亩综合增效246元。

 今年夏季,吉林、辽宁、河南等多地遭遇63年来最严重的干旱,农业灌溉用水频频告急,节水灌溉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今年7月,水利部启动了《全国抗旱规划实施方案(2014-2016年)》,中央总投资299.8亿元,其中2014年为100亿元。

 另一个利好是在当前混合所有制和放松对民营资本管制、允许进入某些垄断行业的背景下,国家深化水利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是让民营资本积极参与水利投资。

 王栋说,过去水利工程靠单一国家投入,“最后一公里”的农田水利节水设施的投入远远不足,往往“建的不管用,用的没钱建”,导致重建轻管,这让很多水利设施投入以后没有科学的技术维护,像今年河南的大旱,充分显示水利投资欠账太多。这种情况下,急需引入民营资本参与到水利工程中来。而民营资本进入后,不仅能够解决投资不足的问题,还能解决以后的管理维护问题。

 王栋认为,节水农业工程建设是比设备生产还要广阔的市场,尤其是中国这样一个水资源匮乏、分布严重不均匀的国家。但是当前鼓励民营资本进入水利工程建设的具体政策尚待完善,体制机制的设置必须要有足够的吸引力,让民营资本愿意进入。“机会也总是在等待和准备中产生的,大禹现在正积极做好准备,静候这方面的政策。”

 面对巨大的产业机遇,王栋有更深入的思考。他认为,十八大以后,生态文明建设被摆在突出位置,其核心是生态环境修复,尤其要解决日益严重的荒漠化,其核心是念好“水字诀”。通过节水灌溉技术降低农业用水量,实现农业用水与生态用水之间的平衡,是解决生态恶化的根本出路。

 按照“节水产业服务于沙产业,沙产业带动节水产业”的思路,大禹节水在内蒙古阿拉善盟进行了尝试。这里是腾格里、乌兰布和以及巴丹吉林三大沙漠的握手之地,也是我国北方沙尘暴的最主要发源地。大禹节水为阿拉善生态基金会苗木基地提供的节水灌溉设备,保护这里的幼苗茁壮成长。在绿洲与荒漠的过渡地带,他们用地埋式滴灌灌溉固沙林、紫花苜蓿等,仿佛给绿洲的边缘带上一圈花环,既防止了沙漠对绿洲的蚕食,又丰富了沙漠里的经济作物品种,增加收入来源。

 智慧大禹

 大禹节水上市成功后,原有的业务得以在全国迅速铺开,形成了“多点开花、齐头并进”的发展势头。王栋开始思考下一个战略方向。

 “呼风唤雨”的传说带给他启发。随着大禹节水战略升级的蓝图逐渐展开,王栋渐渐地找到了一条可以实现儿时梦想的道路——水利信息化。

 “比如要对一个流域的情况进行了解,可以选择一些站点设置能够自动测报的感应器,从气象信息到水文观测,各种数据都能够及时获得,并通过这些数据分析,能够确定后续的防护策略,比如碰到洪灾,可以提前防护;上游暴雨,下游就要提前放空库容,迎接洪峰,或者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下游库容大小。”

 2013年,王栋把水利信息化作为未来战略转型的重要内容之一,纳入大禹节水未来五年规划。

 王栋说,刚制定这一战略时,也有一些反对的声音。有人认为大禹作为节水灌溉全产业链的综合企业,在水利大数据采集和分析方面并不占优势,甚至可以说是一个陌生的领域,但王栋不认同这样的观点。

 他认为,这种把大数据与传统的水利工程结合的方式可称得上是“智慧水利”的典型,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尽管在该领域我国起步较晚,但是今后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水利信息化在中国还是一个正在填补的空白。这样的商机大禹必须牢牢抓住。

 王栋非常清楚,要介入水利信息化,必须要利用好资本市场这个有利的工具。作为首批登陆深圳创业板的公司,大禹节水的市值从20亿元左右发展到接近50亿元,目前动态市盈率达到289倍。作为细分行业龙头,它可以从资本市场获得多种融资渠道和工具,迅速做强做大,也顺应了当前水利政策利好的大环境,借势发展。目前,大禹节水和大连银帆、北京清流等公司合作,着手研发水利信息化系统和灌溉自动化技术平台。

 “水利信息化是整个节水灌溉产业链的高端环节,谁能较快的掌握这些主流技术并较好地融入到实际业务中,谁就能在行业中立于不败之地。公司将积极开拓水利信息化业务,打造一个‘智慧大禹’,到时候我就可以实现‘坐在办公室里控制灌溉’的目标了。”王栋微笑着憧憬未来。

 战略转型

 对于民营企业来说,公司的发展战略往往来自于领导人个人的战略眼光。王栋认为,企业家要有一个很好的战略方向,这个战略方向必须配合国家大的方针方略,顺势而上,而不能做一些短期的投资。要真正有利于国家、社会需求和民生,这样的产业才能够得到发展。

 大禹节水的战略转型就是这样顺势而为的。在王栋的五年规划版图里,公司的未来发展战略为“1+4”,传统的节水灌溉设备生产,与水利信息化、节水灌溉工程设计、连锁服务和管理运营服务四项新型业务,一起构成公司的战略方向。同时,这些新业务更适应国家水利规划发展的信息化、终端化的趋势,将逐渐扩大营收规模,五年后新业务将占到一半以上业务比重,传统节水项目约占一半,从整体上实现整个公司的飞跃。

 此外,国家正在推行的土地流转承包也打开了大禹节水新的利润增长空间。2013年底,大禹节水和广西崇左市江州区政府签订协议,逐步流转承包该区20万亩土地进行甘蔗种植经营。

 王栋说:“节水灌溉可以使甘蔗的生长期延长一倍,产量也提高一倍,还可以解放90%的劳动力。但滴灌设施需要规模化,如果规模太小,亩均投入就很大。”而通过土地流转,不仅可以降低亩均投入,节水灌溉设施的产权也很明晰,可以解决水利工程重建轻管的顽疾,大大延长设施使用寿命,促进节水灌溉设施的大规模推广。

 “有了明确的战略方向,就像有了指路明灯,就不会乱投资,不会偏离既定的轨道。大家围绕着战略方向,不断讨论、碰撞,最后形成统一的价值观。”王栋说。

 上市成功,身价倍增,对一些人来说是生活方式、身份象征甚至价值观的重大变化。而王栋在这方面始终比较清醒。

 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生活十分简朴,一般场合的衣着总是穿着带有公司logo的白衬衫、黑裤子,从不讲究奢华的用品。他在公司建立了基层党支部,和下属们交心,做朋友,通过开展各种党支部活动,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

 “只有多听别人的意见,不搞自己的‘一言堂’,你的思维才能开阔,你的头脑才能始终保持清醒,你的战略决策才不会失误。”王栋说。

 

 (照片提供:郭冀川)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