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Z04版:风云人物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报库检索
2014年09月20日 星期六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顺势而为
□海澜

 □海澜

 八月底的敦煌。站在农户老张的葡萄园里,一排排葡萄架列队整齐,绿色成荫,果实串串。在阳光的照耀下,深深浅浅的绿色汇集成一幅画卷,一直延伸到天边。如果忽略天边那道黄褐色的沙线,眼前的清凉真让人忘却了这里已是接近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边缘。

 地面上,一根根纵向排列的黑色PVC管仿佛一道道黑色的丝带,把每一株葡萄树连在一起,通过一个个小孔向根部缓缓滴水,让人联想起“润物细无声”的诗句。

 在中国上市公司协会组织的“上门服务周之走进甘肃”活动中,我们来到大禹节水建设的敦煌万亩葡萄园节水示范园区,看到的就是这样一片欣欣向荣的场景。

 “打点滴”式的精准灌溉,能够根据果树的生长阶段按时、按量地提供其必需的水分,加上这里充足的日照和干旱的环境,果实糖分浓度高,口感好,价钱也卖得高。据了解,每亩葡萄园的纯收入可达两万多元,节水率达到43%,而每亩灌溉设施成本仅800元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这是由国家财政安排的水利专项资金拨款,大禹节水公司提供地埋式滴灌设备及建设安装,免费提供给农户使用。这种“政府买单、农民受益”的方式在西北、东北等地非常受欢迎,它不仅节约水肥用量,而且也节约人工成本。

 另一位农户老杨介绍,他之前种的玉米地,要打井浇水。这几年用水越来越多,水位越来越低,去井里打水要放下去好几十米的绳子才能提上来水。而且因为蒸发量大,一年要浇许多次水;而现在用上免费的灌溉设备,他改种了荷兰豆,全年只要在三个重要时点打开节门,水就自动流出来了。

 在与王栋董事长交流对话的过程中,他的一句话引起我深入的思考:学水利的人,懂得如何顺势而为。

 自古以来,人类与水就一直存在着既适应又矛盾的关系。历史上有为的统治者都把兴修水利作为治国安邦的大计,而各代杰出人物也都曾积极投身凿渠筑堤的事业中。一些水利设施,顺应了潮流,如都江堰,通过开凿流线形河渠,引导河水缓缓流过千年,直到今天还在泽被成都平原;还有一些标杆项目,如当年的三门峡水库,在“人定胜天”的特殊年代里,不顾周边生态系统的脆弱,人为地抬高水位,蓄洪发电,但仅过了几十年,就被泥沙淤积。

 对于“顺势而为”的理解,我认为这个势一指“天”,二指“时”,三指“民”。能够顺应这三者,则为顺势,可得益。

 “天”可以理解为一种自然规则。不论人类文明如何繁盛,终究要生活在地球上,要遵守自然的规则,不能逆天而为;“时”是时代的特性。“世易时移变法宜矣”。人类对于自然的利用重点也发生了变化。例如古时大禹治水,治的是洪水泛滥,而今天的西北地区要解决的是干旱与生态用水紧张的问题,时代发展必然导致主要矛盾的变化;“民”则是民心所向,如果所兴之水利不能为民谋利、不能安民乐业,则这种水利工程必然是劳民伤财的败笔。

 与古时大禹相比,现代参与治水的不仅是官和民,还有商。通过政府投资拉动市场,为商创造订单,为民提供收益,才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内涵。任何一项事业只有动员到最基层的个体的积极性,这项事业才真正具有旺盛的生命力。这也是为什么节水灌溉在中国市场潜力巨大的原因之一。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