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机构天下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报库检索
2014年09月16日 星期二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借“东风” 中资券商希望“绝地反击”

 此次买壳热潮的背后却是中资券商进入香港多年但业绩不佳的窘态。按照交易量和客户人数,香港券商可分为A、B、C三类,其中A类券商有14家,而中资券商中仅中银国际一家可列为A类,其余的基本介于B类和C类之间。根据香港证监会公布数据,2013年所有证券交易商及证券保证金融资人的净盈利总额为167亿元,其中联交所参与者方面,A组经纪行录得32亿港元的净盈利,而B组及C组经纪行则分别录得40亿港元和18亿港元的净盈利。

 一中资券商香港子公司董事总经理表示,香港本地和海外客户普遍对中资券商认可度低。这种局面主要是中资券商在国际化方面确实与海外投行有差距,本地业务做不过香港本地券商,国际业务与美资、英资券商也有明显差距。大部分中资券商客户都来自于内地客户,包括内地来香港中资券商开户的股民、通过中资券商母公司的渠道介绍的客户。

 “在香港的中资券商业绩不佳有多种原因。”国信证券(香港)董事总经理苏细强表示,香港本地客户很少且早已开发完毕,机构客户占据市场60%以上且大部分是欧美客户,中资券商在香港子公司的注册资本仅仅几亿元,不论是研究力量还是投行人员数量,都很难为这些海外机构客户提供服务。在香港市场承揽IPO项目需要有大量专业投资者可以销售,对于中资券商而言非一日之功。在大部分中资券商经营业绩不佳的情况下,内地母公司又不可能大规模追加投入。

 不过,多位业内人士表示,随着沪港通开通、QFII额度的放开等,这种形势或将出现逆转。中信证券国际董事总经理、证券经纪业务主管尚巍说,比如此前QFII开通之初,海外机构投资者大多参考高盛、大摩等外资行的研究报告,但是现在中资行的报告越来越受到欢迎,毕竟A股市场和港股市场有很大区别,前者是政策驱动,而对中国政策和市场的理解,中资行明显比外资行高一筹。目前250多家QFII机构有一半以上选择中信作经纪商。

 苏细强也认为,沪港通实施后在港中资券商可以借助内地母公司优势,积累大量的内地客户。随着越来越多内地投资者投资香港,A股和港股市场的估值越来越一致,会促使更多内地企业愿意去香港上市。“中资券商借助服务内地企业及内地投资者,必然逐渐强大并走向世界,最终和欧美券商进行PK。”苏细强说。

 “沪港通开通,将有利于中资券商发力海外机构投资者这一庞大市场。”中国平安证券(香港)资产管理部董事总经理陈至勇认为,外资券商背靠大的欧美投资机构加之在新股上市与衍生性商品的发行市场获取的巨大份额,在香港市场经纪业务领域具有无法撼动的地位。然而他们因成本考虑在亚洲没有设立庞大的研究团队,通常其研究仅覆盖大型蓝筹股,因此中资券商在客户开发上可以与之形成差异化竞争。中国平安证券(香港)在研究上将为海外机构投资者重点覆盖100亿市值以内的二线股。目前,他们已经与一些海外机构投资者进行接触,这些机构对其提供的服务很感兴趣,希望借香港这个平台快速进入内地市场,他们感觉开拓业务比之前更容易。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