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6版:货币/债券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报库检索
2013年03月06日 星期三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回归适度宽松 提防局部冲击
□中信证券固定收益部 傅雄广

 □中信证券固定收益部 傅雄广

 

 近一段时间,流动性是牵动市场神经的最关键因素,货币市场经历了从春节前央行逆回购、资金面持续宽松,到节后央行回笼资金、资金面骤然收紧,再到央行停止正逆回购,资金面逐步缓和的过程。我们认为,央行公开市场操作方向的转变固然是影响流动性的关键因素之一,2月份公开市场共计回笼2500亿元以上的基础货币,但从基础货币供应的其他方面来看,1月份与2月份也有显著差异:

 首先,从总量角度来看,1月份外汇占款大幅增长是央行开始收紧货币的重要诱因。外汇占款新增较多,一方面可能是春节前居民及企业售汇增加所致,另一方面也是因为1月份全球资产风险偏好上升导致资金流入新兴市场。就2月份来看,季节因素消除之后,出现一些对外汇占款影响偏负面的因素:美元自2月份开始逐步走强、意大利选举问题令欧元区债务不确定性上升等。未来美元的走势仍将是影响资金流动的首要因素,在意大利选举存在不确定性的情况下,美元有望延续强势,资金流入有望逐步趋缓。预计2-3月份外汇占款新增规模将逐步回到1000-1500亿元的水平。

 其次,从时点因素来看,由于春节后现金大量回流,2月20日存款基数迅速增加,导致2月25日准备金上缴压力较大,与正回购操作时点叠加,显著扩大了银行在特定时点上对资金的需求。以1万亿元的现金回流来测算,当时准备金补缴规模在2000亿元上下,并且央行正回购的时点恰逢月末,收紧因素进一步叠加,加剧了资金面的不平衡状况。

 另外,从机构行为和心理来看,去年年末至今年春节前,资金面异乎寻常的宽松,导致交易型及配置型机构对杠杆交易及息差交易更加热衷,表现为信用债收益率显著下行。并且市场对央行1月份公告的SLO工具的解读过于乐观,认为央行对机构提出的资金需求态度是“有求必应”,对政策的错误解读可能导致了机构对资金备付下降的警惕性降低,造成资金短时间内显著趋紧。

 最后,尽管市场资金已经趋于紧张,据闻也有银行向央行提出SLO需求,但央行仍未如市场预期投放资金。我们认为,央行未投放资金的主要原因在于银行资金总量仍处于安全区间,虽然个别银行存在备付不足的状况,但可以通过市场行为解决,尚未到需要央行出手的地步。而央行这一行为,也再度证明了货币当局对流动性的态度不是放任的,目标是“适度合理”而非“较为”宽松,紧平衡可能仍然是货币当局希望看到的局面。

 综合来看,全球货币环境改变、公开市场净回笼、准备金上缴、月末效应、机构对杠杆及息差交易热衷、市场对央行公开市场政策解读过于乐观等多种因素叠加,是导致2月份资金面由松趋紧的主要原因。

 就3月份来看,考虑到准备金上缴及月末因素将消退,在央行不继续通过正回购回笼货币的情况下,3月上旬资金面有望回归“适度宽松”的状态。但进入中下旬之后,由于民生转债发行可能提上日程,且季末冲击也将大于2月末的月末冲击,虽然有财政存款投放带来的资金补充,但3000-4000亿元上下的规模可能仍显得有些不足,若央行不提前平滑流动性分布,届时有可能再度出现资金短缺的情况。

 就央行公开市场操作而言,正逆回购与SLO相配合仍将是未来日常货币政策操作的大方向,而2.7%-3.5%将是7天回购利率波动的一个大区间。在资金紧张的时期,7天回购利率将在区间上限3.5%附近波动。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010042号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