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两会特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1年03月10日 星期四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长春燃气:认真履行承诺 做大做强主业

 3月1日停牌的长春燃气(600333)今日刊登公告,为履行股改承诺,控股股东长春燃气控股有限公司将向公司注入其持有的长春天然气有限责任公司20%股权,并以2.5亿元现金参与认购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投向长春市天然气置换煤气综合利用项目,加快公司挺进天然气时代的步伐。此外,为充分保护流通股东利益,大股东承诺原所持限售股份解禁后三年内不通过二级市场减持。

 长春天然气有限责任公司是长春市除长春燃气之外又一家较大的天然气供应商,拥有地下天然气管网1,400余公里,日输气能力230万立方米,主要向一汽集团、吉林碳素、锦湖轮胎、长春卷烟厂等大中型工业企业和近25万居民用户供应天然气。该公司的注册资本为7,829.26万元,目前的股权结构为长春市国资委持有50.34%、燃气控股持有20%、23名自然人持有29.66%。经过创立初期的低谷,近几年长春天然气公司发展速度较快,2007年-2009年的净利润复合增长率达到25.74%,2010年前10个月其净利润已经突破了1亿元。相关评估机构对长天公司的评估价值为73,803.28万元,长天公司20%股权对应的价值为14,760.66万元。按照2010年长天公司的收入水平,上述股权注入后将为长春燃气每年至少带来2000多万的收益,赢利能力高于目前长春燃气的人工煤气资产,将增厚长春燃气的每股收益。

 言必信,行必果。对于长春燃气大股东为何在承诺期四年后才推出履行股改承诺方案,笔者进行了多方了解。据当地有关人士介绍,长燃控股兑现股改承诺之所以比较困难,在于其股东结构复杂和注入资产的选择上。因为股改时公司就定下一个原则,注入资产产权必须清晰,盈利能力必须要强,必须保证股东和公司的利益不受损害。从长春燃气控股有限公司的股权结构来看,长春市国资委占50%,外资港华投资公司占48%,深圳华孚能源投资有限公司占2%。二股东和三股东的股权之和与大股东相等,是一种相互制衡的股权结构,2007年港华投资有限公司受让百江投资有限公司的股权后,股东间就长春燃气未来发展方向及兑现股改承诺等有一个磨合认同的过程。股东层面一致认为长春天然气有限责任公司是比较理想和唯一可行的标的资产。但因长春天然气有限责任公司2006年之前受气源不足的制约,效益不是很好,长春燃气大股东认为应在长天公司经营前景明朗的条件下注入较为合适,因此方案的推出有所推迟。另据有关人士介绍,为提高长天公司的经营管理效率,长天公司实施了管理层持股,现23名自然人持有29.66%的股份,长天公司的管理层持股为公司经营业绩的改善带来的巨大帮助,此时外部气源问题也随着中石油、中石化的气源建设得到了解决,长天公司进入了发展快车道。公开资料显示2004年该公司的净利润只有64万元,但2007年后随着天然气的逐步引入,该公司的效益明显好转,到2010年1-10月该公司的净利润已达到10,185.60万元,是2004年的159.15倍。此时注入时机已经成熟,有关各方开始启动履行股改承诺方案的筹划工作,因管理层对长天公司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在将长天公司股权注入到上市公司的问题上需要充分征求长天公司管理层的意见。经过国资委、长燃控股与该公司管理层进行漫长的沟通协商,最终达成将长燃控股持有的长天公司20%注入长春燃气的方案。有关职能部门人士也认为这是目前最可行的方案,其他方案则不具备操作条件,未来市国资委是否会将其持有的50.34%的股权再注入到上市公司,现在无法预测。

 为支持长春燃气向天然气供应业务转型,长燃控股将出资2.5亿现金认购长春燃气非公开发行的股票,并承诺其原所持有的限售股份解禁后再延长锁定三年,充分表明了控股股东坚定看好长春燃气的未来发展。在目前条件下,上述综合方案是公司实际控制人、外方投资者等相关各方所能推出的最优可行方案,彰显了大股东的诚意。

 公司募投项目是“气化吉林”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募集8.15亿资金投资于长春市城西天然气综合集输站工程和长春市燃气管网技改工程两部分。计划用一年时间建成长春市城西天然气综合集输站工程,接收来自中石油和中石化的管道天然气,保证长春市天然气的供应;用5年时间分期分片完成长春市燃气管网技改工程。届时长春市主城区的管道燃气将全部置换成天然气,长春燃气将全面进入天然气时代,公司将享受天然气消费快速增长带来的收益。而且募投项目建成后将有利于公司形成完整的天然气供应市场,提高公司的产业话语权和扩张能力。

 —企业形象—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010042号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