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9版:公司纵横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05年04月21日 星期四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透过年报看行业·手机
真正的寒冬即将来临
杨义灿

    □东吴证券  杨义灿

    昨日,夏新电子(600057)公布的年报显示,公司业绩出现大幅下滑,公司2004年的每股收益从2003年的1.43元迅速跌落至0.04元,降幅之大,令人瞠目。而在此前波导股份、TCL集团、深康佳等手机类上市公司公布的年报中,国产品牌手机2004年的艰难日子也多有显现。

    收入和毛利率双双下降

    四家公司的年报数据显示,2004年其手机业务的销售收入无一例外地出现下降。

    曾经在2003年靠一款型号赚得盆满钵溢、创造手机业奇迹的夏新电子,2004年其手机销售收入已从2003年的55.85亿元下降到37.34亿元,下降幅度高达33.14%。紧随其后的是TCL集团,2004年由于未能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做出正确应对,手机业务在研发、供应链管理、销售渠道管理等环节出现了较大的失误,在经历换帅风波的洗礼之后,仍然难以扭转其手机业务的下滑,手机销量同比上年下降了23.5%,手机业务实现销售收入77亿元,同比下降了18.52%。定位于中低端的康佳手机,2004年手机业务实现销售收入35.83亿元,下降了7.65%,但基本上维持其市场份额不变。收入下降幅度最小的是连续五年位居国产品牌手机销量第一的波导股份,全年销售手机1365.66万台,实现销售收入101.69亿元,同比下降了5.89%。与此同时,虽然波导股份、TCL集团、康佳、夏新电子等几大公司仍把持着国产品牌手机第一梯队的位置,但排名前3家的国产品牌,其市场份额已由2003年的31.6%下降到2004年的22.5%,下降了9.1个百分点。

    经过近几年激烈的市场竞争,手机行业已逐步从暴利走向了平淡。由于国产品牌手机企业前几年规模扩张太快,缺乏核心技术,又不注重研发,产品严重同质化,抢占市场份额只能依靠价格战,导致手机业务毛利率持续下降。2004年产能过剩和市场成长趋缓使价格战愈演愈烈,2004年国内市场的手机平均售价为1200元左右,比2003年下降了20%。在国美、大中、苏宁等电器连锁销售商的推波助澜下,2004年下半年的价格战更是达到白热化程度。在价格大幅下降和成本不断上升的情况下,大部分企业手机毛利率都有不同程度下降,而夏新手机毛利率更是出现大幅度跳水,从2003年的37.13%下降到22.61%,下降了14.52个百分点。

    存货大幅度增加

    从2004年之初,我国的手机产能就已明显过剩。有关资料显示,2004年我国手机的实际产能已超过3亿部,尽管去年我国移动通信产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共新增移动电话用户6487万户,是近年来新增用户最多的一年,但手机市场供大于求的局势仍很严峻,供需之间的巨大缺口,直接表现为产品的严重积压。

    波导股份在2004年三季报中披露,公司存货从年初的12.94亿元激增到三季度末的22.09亿元,已接近公司总资产的50%。同时,公司的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也从2003年的8.56亿元降为-5.65亿元。为了降低库存,波导股份在第四季度展开大规模的清仓活动,截至2004年12月31日,公司的存货为15.52亿元,比三季度末减少了6.57亿元,但同时公司的净利润却因大规模促销而下降,并且应收账款也随之激增到3.92亿元,为半年报时的2.3倍。

    TCL集团的状况也不容乐观。该公司去年三季报显示,2004年9月30日存货为80.11亿元,比去年中期的54.44亿元又增加了近26亿元。而从今年年初起,国产手机又展开了新一轮的价格战。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内,手机整体价格下降了20%左右。于是TCL在2004年底提取了8490万元存货跌价准备后,又根据今年初产品的实际销售价格,追加计提2004年末存货跌价准备1.33亿元,达到2.18亿元,直接造成TCL集团2004年业绩大幅度下降。而夏新电子在去年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分别亏损了4163万元和2915万元,公司解释是加大了清理库存产品的力度,导致了手机业务毛利总额大幅下降。

    2005年寒冬来临

    2004年底,我国手机普及率已达到25.9%,市场已渐趋饱和,新增需求将明显减缓。2005年,手机市场将缺少类似折叠、和弦、彩屏、照相等更新换代功能型产品的拉动,消费者更新换代的比例和速度都将有所下降。因此,根据赛迪顾问的预计,2005年我国手机市场预计需求量仅较2004年增长4%,约7600万台左右。而从全球来看,随着经济增速减缓和消费者换机力度的减弱,预计2005年全球手机市场需求将较2004年出现5%左右的增长,也远低于2004年近30%的成长。

    供给方面,在手机市场的激烈竞争中,我国手机生产虽然面临销售量及利润下降趋势,但其乐观的发展前景和市场容量仍吸引着众多企业进入。在手机生产由审批制改为核准制后,近期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首批已核准5家手机生产企业。据了解,此次核准年新增手机生产能力约为1100万部。此前有专家推断,最后获批准的企业数不会少于10家,照此简单推算,今年仅新拿到牌照的企业,年生产能力就有望达到2200万部,如果再加上那些没有得到牌照的贴牌企业大约1亿部的产能,2005年手机产能过剩问题将相当严重。在供过于求以及激烈残酷的竞争中,易观国际预计,今年将有20%的国产手机企业被淘汰出局,且主要是那些在技术、品牌、渠道上都没有足够优势的企业。因此,2005年或许才是国产品牌手机真正的寒冬。

    主要手机类上市公司2004年经营业绩

    单位:万元

    证券简称  主营收入   同比增长  主营利润  主营利润率  期间费用  期间费用率  净利润   每股收益(元)

    夏新电子  505454.1   -25.86%  104512.1  20.68%     107976.9  21.36%     1585.4   0.04

    TCL集团   4028223.3  42.57%   738853.2  18.34%     719424.6  17.86%     24520.5  0.09

    深康佳A   1336252.2  4.34%    196940.2  14.74%     186612.5  13.97%     14072.7  0.23

    波导股份  1024598.9  -5.49%   156321.1  15.26%     128685.0  12.56%     20746.0  1.08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1
满意度:
综合得分: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