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9版:公司纵横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05年04月21日 星期四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昨日,聚友网络公告暂停运营“神话”游戏。这个当初曾令聚友网络连拉四个涨停的网游“神话”在黯然走下神坛的同时,也将公司股价钉到了跌停板上
聚友网络 “神话”并不神

    □主持人:万宁

    嘉宾:深圳智多盈  余凯

    主持人:事实上,聚友网络此次突然公告暂停运营“神话”游戏,并不令人意外。今年初,公司接到中国证监会成都稽查局的《立案调查通知书》,与此同时,公司公布业绩预告修正公告称2004年第四季度,由于“神话”游戏的推广发生了较多成本和费用,但其又未能按期形成收益等原因,导致第四季度合并报表净利润为负数,从而致使公司2004年净利润将下降50%以上。

    余凯:我们不能否认“神话”技术问题的存在,但公司在资金问题上的捉襟见肘也早预示了“神话”的搁浅。

    早在2004年8月,聚友网络三名独董对公司的对外担保情况发表了专项说明和独立意见,意见认为公司继续为倍特高新(000628)担保不符合有关规定,建议停止新的担保;建议公司中止为和光商务(000863)担保。可是截至当时,公司已累计为倍特高新提供了9180万元的担保,其中只有2400万元因已按期归还而解除了担保责任。另外,公司还为控股95%的子公司成都信息港有限责任公司提供了3400万元的担保;为控股96.67%的子公司上海聚友宽频网络投资有限公司提供了2000万元的担保。

    其后,2004年10月,聚友网络第一大股东深圳市聚友网络投资有限公司和第五大股东聚友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各自所持聚友网络法人股37,558,125股(占总股本的19.49%)和8,910,000股(占总股本的4.62%)被冻结。2005年1月5日,尽管公司公告称相应股权予以解冻,但公司同时公告称,深圳市聚友网络投资有限公司所持聚友网络的全部股份(共计37,558,125股,占总股本的19.49%)已经质押给招商银行成都高新支行。由此可见,聚友网络至少从2004年下半年开始,其资金链就处于比较紧张的状态。

    主持人:目前,较为受人诟病的是国内网游行业的运营方式——即代理运营外国游戏。而公司资金紧张与这种方式不无关系。那么,目前的代理关系究竟会给代理商带来什么影响呢?

    余凯:在过去的3年里,中国的网络游戏产业基本上经历了一个“借腹怀胎”的过程。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运营的网络游戏中,有将近60%都是韩国游戏,而在各种网络游戏的人气排行榜上,除了网易的《大话西游2》、《剑侠情缘》等少数国产游戏,前十位基本上都成了韩国游戏的天下。

    代理运营外国游戏,国内代理游戏厂商不仅需要支付高额的版权金,在产品销售期间还必须支付可能高达25%-35%的利润分成,代价惊人。换句话说,绝大多数中国厂商很大程度上是在替人打工。

    随着去年盛大和《传奇》的母公司因利润分成等问题发生纠纷,人们意识到“拿来主义”并不能维持网游运营商长久的繁荣。代理模式再成功,真正赚钱的还是别人,其命运永远也摆脱不了别人的控制。

    盛大的成功,明显占尽了天时。之后很多运营商都想复制盛大模式,争做韩国游戏的国内代理。事实上,不管哪个代理游戏能够成功,真正的赢家只有韩国游戏厂商。

    也就是说,聚友网络之所以暂停运营“神话”游戏,表面上似乎是技术问题,实质上就是资金问题!而更深层次的原因则在于,当前我国网游企业所赖以生存的“代理模式”,终究是授人以柄,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的盈利模式,是非常脆弱的。聚友网络“神话”的终结,颇具代表意义。

    主持人:要考察聚友网络“神话”的破灭,除了公司自己所说的技术问题以及公司自身的资金问题,国内整个网络游戏的发展现状是个不得不提的话题。

    余凯:盛大网络陈天桥在不到两年时间堆起6亿美元金山的“传奇”,刺激了许多人的神经。互联网泡沫破灭后的风险资本商,在利润的驱使下,纷纷涌入这个朝阳产业,展开新一轮的淘金。然而,当2004年秋意正浓的时候,网络游戏的淘金者们仿佛也感到了丝丝凉意。许多昔日高歌疾进的投资者现在早已偃旗息鼓,大部分运营商徘徊于死亡线的边缘,真正赚钱的公司屈指可数。淘金者的蜂拥而入,使得市场陷入无序竞争状态。政府对于网络游戏的暧昧态度,以及社会对其的质疑,客观上阻碍了网游产业的延伸。于是,昔日的朝阳产业似乎渐渐日薄西山。

    2003年中国网络游戏市场的总值达到20亿,许多人认为市场还远远没有接近饱和状态。然而现在残酷的事实就是,一批网络游戏的代理商和运营商已经出局,剩下的还在等待新一轮的洗牌。从这里来看,聚友网络“神话”的破灭,同样不出人意料。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1
满意度:
综合得分: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