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要闻 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1年11月10日 星期三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创业板新增226家注册制上市公司 高新技术企业占比近九成
注册制改革释放活力 市场生态焕新颜
● 本报记者 昝秀丽

  ● 本报记者 昝秀丽

  

  支持科技创新的示范效应初步显现,制度改革的“试验田”作用得到较好发挥,市场运行总体保持平稳,市场活力进一步激发,各方获得感明显增强……从科创板开辟“试验田”,到创业板实践“增量+存量”改革同步推进,注册制改革成功走出“前两步”,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

  专家认为,科创板、创业板试点注册制的成功实践,为稳步在全市场推进注册制改革打牢了坚实基础。伴随着增量改革与存量改革扎实推进,注册制改革进入由点及面的关键期。走稳注册制改革关键的“第三步”,需继续坚持稳中求进,扎实细致做好各项准备,在深入总结试点经验基础上,完善符合我国国情和市场特点的注册制框架。

  市场活力迸发 改革效果符合预期

  作为这轮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的“牛鼻子”工程,注册制改革试点已实施两年有余。两年多来,注册制改革稳中求进,有力有序有效,成为市场参与方的共同体会。以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为例,各方评价,注册制下的创业板焕发新颜、活力彰显,市场各方获得感愈发强烈。

  注册制下的创业板,聚焦服务“三创四新”,行业集聚效应明显。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创业板注册制实施以来,聚焦于服务战略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截至11月5日,创业板新增226家注册制上市公司,其中195家属于高新技术企业,占比86%。创业板注册制公司分布于41个行业,前五大行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专业技术服务业)占比41%。“注册制下,科技创新企业集聚效应日益显现,创新资本和产业循环正在加速。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中,服务科技创新的板块日益丰富,错位发展,为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科创企业提供相应的投融资支持,显著增强了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的能力。”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表示。

  注册制下的创业板,结构性变化深入演绎,机构投资者持仓和交易占比不断提升。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说,注册制改革提高了资本市场的包容性,随着越来越多非传统股权结构、经营模式企业上市,中小投资者借助专业机构力量的诉求不断加大。更加市场化的制度安排也需要与之相适应的专业投资力量。

  注册制下的创业板,市场活力进一步激发,服务创新成效显著。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通过设立多元化上市标准、简化发行条件,完善再融资与并购重组服务体系,优化股权激励政策环境等多种方式,支持上市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实现创新发展。目前创业板注册制公司拥有与主营业务相关的核心专利技术约1.5万项,100余家公司的主要技术产品达到国际或国内领先水平,38家被认定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注册制下的创业板,业绩持续优化,市场各方获得感明显增强。前三季度,创业板公司实现平均营业收入17.71亿元,同比增长26.02%;实现平均净利润1.6亿元,同比增长10.67%,宁德时代、智飞生物、亿纬锂能等188家公司增幅超过100%。亿纬锂能公司董秘办有关负责人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更加多元化和包容性的制度设计更有利于企业成长,并购和股权转让在创业板引入再融资制度,特别是“小而快”的私募机制,也将进一步提高再融资效率。“在资本市场的强大助力下,上市以来公司经营业绩一直保持持续、稳健的发展,综合实力提升明显。”这位负责人说。

  制度持续完善 改革势能不断积蓄

  注册制改革在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同时,也面临一些新情况新挑战。“通过3年来的试点,我们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注册制改革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一个在实践中不断深化认识、探索完善的过程。”证监会市场一部主任李继尊表示,证监会就注册制相关制度规则做了不少细化和改进,如发行定价、中介机构归位尽责等。(下转A02版)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1
满意度:
综合得分: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