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是一年一度的重阳节。随着中国老龄化程度加深以及养老需求增长,以养老为核心的“银发经济”日渐成为国内最具潜力的市场之一。
对于银行保险机构而言,养老金融无疑是一块颇具吸引力的“大蛋糕”。记者在调研采访中发现,银行业目前侧重“耕耘”养老财富管理,保险业则加速发力养老保险产品和养老社区领域。
● 本报记者 黄一灵 薛瑾
银行业积极布局养老金融
近年来,以银行为代表的众多金融机构纷纷加大养老领域规划和布局,进一步夯实养老金金融服务,积极争取全牌照经营,打造养老个人金融综合服务和品牌。
事实上,银行参与养老金融具有得天独厚的天然优势。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发布的《中国养老金融调查报告(2021)》显示,多数调查对象通过金融市场上的多元化渠道进行养老财富储备,有50.81%的调查对象偏好银行存款的方式,其次是商业养老保险(27.98%)、银行理财(26.27%)、房产(21.69%)、基金(15.59%)。
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信银行、平安银行、上海农商银行等纷纷打造老年客群的专属品牌、产品、服务、行动计划或权益体系。
以交通银行为例,今年6月,该行发布“交银养老”金融战略行动计划20条,提出在养老财富金融方面将创新长周期养老财富管理,不断优化养老金融线上服务体验。同时,加大养老产业投资力度,支持旗下子公司联合社会资本设立、参投养老产业基金。
9月10日,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开展养老理财产品试点的通知》,工银理财、建信理财、招银理财、光大理财获批在四地开展养老理财产品试点。目前试点期限暂定为一年,每家试点公司各获得100亿元的养老理财产品募集额度。
“银行理财产品的加入,有利于改善目前养老金融产品同质化程度高、结构单一的局面,促进养老金融产品多样化、市场化发展。”某股份制银行内部人士表示。
保险产品和养老社区齐发力
保险行业是与养老“链接度”最高的行业之一。养老保险产品和养老社区是保险行业挖掘“银发经济”潜力的重要方向。
据保险业内人士介绍,不少险企在现有保险产品上推出养老年金保险、长期护理险、健康医疗险等,帮助消费者“未雨绸缪”。此外,险企还加大养老保险产品创新。今年6月1日起,6家人身险公司在浙江省(含宁波市)和重庆市开展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试点。
越来越多的险企尤其是大型寿险公司将保险与养老社区挂钩,鼓励客户投保一定金额的产品,获得入住养老社区的资格。分析人士指出,养老社区从建设到运营、盈利,资金需求量大、周期较长,险企手握大量资金,资金期限长且稳定,负债久期和养老社区投资周期较为匹配。
例如,中国太保目前已经在7个城市落地8个太保家园项目,累计开工63.68万平方米,在建近5000套养老公寓、8000张床位,总储备床位达到1.1万张,已跃居国内上市保险公司第一、保险行业第二。2021年四季度,该公司成都和大理两个社区将率先开业投入运营。
市场人士分析,随着人口结构变化,养老保险会是人身险行业发展的主战场。天风证券判断,养老社区形成规模优势、运营品质高的保险公司,未来将抢占养老产业的蓝海市场。
平安集团联席CEO陈心颖在2021年中期业绩发布会上透露,将推出居家养老服务,服务水准对标社区养老甚至集中养老。“平安集团将通过线上管家提供衣食住行、财康乐养护终十种不同的服务,
利用医疗资源和科技资源让老人在家里也能得到智能监控、智能照顾。”
各类机构合作 形成更多互补
银行和保险公司竞相入局,愈发证明养老金融市场前景广阔。不过,当前养老金融市场仍有痛点待解决,例如:养老保障体系发展不平衡,制度的顶层设计需加快明确完善;养老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无法满足个人和养老企业的需求等。
交通银行相关负责人认为,金融助力养老要从客户生命周期的养老需求角度出发,既要关注银发人群更要关注未老一族。“我们最稳定的客群是现在正在慢慢进入银发一族的客户。数据显示:50岁以上客户是交行财富管理的主力军,这一特征在其他国有大银行中均有明显体现。”
“未来,保险公司可以多维度发力,一是突出风险保障和财富增值双重功能,为客户提供多样化的产品组合,打造综合性的养老金融账户;二是发挥长期资金优势,推动保险资金和养老金协同投资;三是构建养老健康综合生态圈,有效整合保险机构的综合金融服务资源,为客户全方位提供‘一揽子’养老健康规划管理服务。”长江养老相关负责人表示。
同时,由于养老金融市场具有明显的混业经营特征,长江养老相关负责人认为,这将推动银行、保险、基金、证券等行业共同参与和推动,各类机构有望进一步挖掘自身差异化优势,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在投资、产品、服务等方面形成更多互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