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读书空间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9年09月28日 星期六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企业“走出去”
绝非坦途
□李伟

  □李伟 

  

  当今时代,全球化浪潮席卷世界每个角落,无疑又是一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企业在这场变局中谋求“走出去”很简单,想站稳脚跟却仍有很长的路要走。如何把握“一带一路”建设所带来的难得的历史机遇,如何更高水平、高质量“走出去”,值得每位企业家深思。全球化的核心是经济,主角是企业,企业强则国家强。培育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是中国实现“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必须完成的使命。中国企业的集体崛起举世瞩目,在产品、技术、质量、品牌、价格等方面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但是在跨国经营的过程中仍然普遍缺乏经验,国际化经营能力尚需提升。很多企业甚至一些知名企业在海外投资折戟沉沙的报道经常见诸报端,“走出去”之路绝非坦途,而是荆棘丛生、坎坷艰辛。《全球竞争力培育》以细致的研究揭示了中国企业“走出去”道路上的种种困局。

  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很多目标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实力相对落后,处于中低收入或低收入行列。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模式相对单一,要么过度依赖能源资源,要么过度依赖传统工业,经济结构不够多样与完善,发展方式不够灵活与开放,亟须积极探索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因此,这些国家容易出现经济危机、市场动荡、债务危机、通货膨胀、汇率波动等经济风险,致力于“走出去”的中国企业应慎重考虑。

  经济发展模式单一、能源依赖性强,衍生出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投资者预期不稳,金融市场波动频繁,反过来又影响实体经济的增长。“一带一路”沿线经济体中除中国之外体量均较小,很容易受国际资本市场波动的影响。汇率波动的高低与经济发展稳定性直接相关,汇率波动性较高的国家大多出现低增长或负增长现象。在全球经济复苏走势低迷、美元加息预期升温的情况下,全球资本开始向发达经济体回流,新兴市场国家资金链收紧、金融市场波动加剧。金融市场的波动又通过利率、汇率等价格机制影响投资、贸易,进而向生产侧传导,导致新兴经济体增长下行风险加剧。

  此外,很多国家的市场经济主体不成熟,主要表现为市场体系和金融体系不健全、市场信用环境不佳、市场配置效率低、配套服务差、市场环境不完善、产权界定不明晰、金融深度与创新不足以及基础设施落后等问题。有些国家国内市场封闭,传统上对中国经济依赖度较低,外资进入难度很大。中国企业进入后,必然会面临营商环境差、市场开拓进度慢、项目周期延长等障碍,在金融和资本方面能够得到的支持更是乏善可陈,中国企业需要在市场机制引导完善、市场潜力挖掘、投资与消费促进、投融资创新等维度,全方位做好充分准备以应对挑战。

  当今国际市场广阔,但各个国家的对外开放程度、法治状况和市场化水平差异较大,中国企业“走出去”必将面临诸多法律风险。其原因主要是各个国家隶属法系不同、国家法治状况和国民道德水平不同等。具体的法律风险问题通常涉及以下六个方面:直接投资以及市场准入、知识产权保护、金融交易、劳工问题、当地环境保护问题、经营管理不善。由于“走出去”的经验尚浅,中国企业对国际贸易规则的理解往往不够深入,时刻面临着意料之外的法律合规风险,因执行项目或开展业务过程中未能遵循法律法规或监管要求,从而可能遭受到当地法律制裁或者监管处罚、重大财务损失或声誉损失等一系列风险。

  回溯近年来中国企业“走出去”的经验教训,尤其是那些广为人知的损失案例,所有的遗憾都清晰地指向一个共同原因:风险识别与防范不到位。面对变幻莫测的种种风险,企业必须居安思危、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同时还要敢于挑战、超越自我,总结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幸运的是,有一批实践经验丰富的研究者始终默默关注这些问题,持续挖掘总结,并产出了令人欣喜的成果,《全球竞争力培育》就是这样一本书。该书对前述问题的研究深入细致,站在改革开放40年的新起点上,聚焦“一带一路”建设深入推进,为中国企业提升全球竞争力提供了分析框架和案例素材。

  中国企业“走出去”完成国际化,无法避开经济全球化、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背景。企业能否脚踏实地“走出去”,穿越荆棘丛生的道路,完全取决于自身国际竞争力水平。放眼未来,练好内功,培育强大的全球竞争力,是中国企业当务之急。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1
满意度:
综合得分: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