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T03版:新年特刊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9年01月02日 星期三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宽松空间犹存

  然而,仅说2018年流动性充裕又不够准确。在货币市场流动性持续充裕的同时,广义流动性其实相当紧张,社会融资和M2余额增速双双降至历史低位,宽货币、紧信用特征较明显。

  货币市场流动性改善既是央行基础货币投放增加的结果,也是实体部门融资收缩的镜像反映。从某种程度上说,恰恰是紧信用造就了2018年宽货币局面。一方面,信用紧缩叠加外部环境变化,直接作用于经济基本面,造成二季度后经济下行压力重新加大,着眼于逆周期调节的宏观政策开始松动,是为货币政策微调放松的核心逻辑。另一方面,严监管、去杠杆环境下,借贷双方风险偏好均下降,货币传导不畅,部分资金淤积在银行体系,客观上也使得宽货币现象更明显。

  沿着这一思路,2019年货币宽松仍存想象空间。

  其一,经济仍未见底,逆周期调控有待加强。2018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看到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变中有忧,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经济面临下行压力。会议指出,宏观政策要强化逆周期调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适时预调微调,稳定总需求。其中,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南京银行报告指出,2018年经济运行整体呈现出生产需求双走弱、价格指数下行走势,导致这一局面的主因是信用收缩和外部环境变化。前者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已体现出来。后者的负面影响尚未充分体现,也将是2019年经济下行压力主要来源之一。此外,由于地产库存回升,地产投资可能迎来下行,同时企业经营转差向居民的传导也将使消费继续走弱。整体看,2019年经济下行压力仍较大,需要偏宽松货币政策和积极财政政策进行逆周期调节。

  其二,宽信用步履蹒跚,宽货币暂时无忧。宽货币是2018年金融市场一大特征,但宽货币只是结果,宽信用才是目的,央行希望以狭义流动性的松对冲广义流动性的紧。只不过,宽货币向宽信用的传导并不顺畅。

  2018年,M1、M2和社融余额增速一路下滑并迭创新低,源于两方面因素:一是风险偏好下降,二是融资需求下滑。中金公司固收研报指出,在金融监管调控下,理财和非标等影子银行受到严格限制,融资重回银行表内信贷,但表内信贷的各种监管和约束比影子银行更严格,导致金融机构风险偏好整体下降,信用投放和创造能力明显减弱,这是2018年宽信用的最大障碍。

  有研究机构指出,融资需求萎缩将是未来宽信用面临的另一大障碍。过去几轮加杠杆之后,企业、地方政府和居民部门杠杆率都已不低,制约其进一步加杠杆空间。目前似乎只有中央政府还有加杠杆的后劲,但也受制于3%的赤字率“红线”。由于缺乏加杠杆主体,融资需求不振加上非标继续萎缩恐将继续拖累社会融资增长。

  作为经济增长先行指标,在宽信用见到明显成效之前,保持略偏宽松货币条件是有必要的,宽货币仍具有确定性。

  其三,2019年料成为政府债供给又一个“大年”,为保障政府债券平稳发行,货币环境也不宜过紧。为支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发力提效,各方普遍预期2019年地方债和国债发行量都会再上一个台阶。从以往来看,央行往往会在政府债集中发行时期增加资金投放,以对冲政府债发行缴款影响。2019年,面对政府债供给继续增多,市场对央行出台“配套性”宽松举措也有预期。

  从以上角度来看,至少在社会融资和经济增长明显企稳改善信号前,2019年货币政策仍将易松难紧,流动性继续保持合理充裕没有太大悬念。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1
满意度:
综合得分: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