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9版:读书空间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8年12月22日 星期六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基因技术
不能随心所欲
□常龙川

  □常龙川 

  

  基因组编辑技术本是近年来最令人激动的科技创新成果。借助该技术,微生物可以被改造用于生产新型燃料,由此可以破解当前许多国家面临的能源不足问题;牲畜和农作物可能被设计产出更多的精瘦肉、更多汁的果实,还能忍耐更寒冷或更炎热的极端天气。人们更加关心的是,通过植物、动物、微生物的基因编辑实验,再过渡到人类研究和实验,能够在多大程度上通过治愈各种危重疾病、急难杂症,延续人的寿命,改善人的生命质量。

  《重新设计生命》一书中,作者细致地介绍了基因组编辑技术在不同领域实现的突破。一些中国科学家也成为相关细分领域的领军人物。随着基因组编辑技术的深入发展,人们愈发担忧伦理问题。某种意义上而言,这一技术的伦理风险与无人驾驶汽车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社会风险相似,目前正是因为技术开发的潜在收益与风险不明,所以很难真正意义上设计出公允的、既能强有力的保障和推动技术革新、又能阻遏相应的伦理风险和社会风险的责任分摊机制。

  基因组编辑技术应用于人体引发了很多争议。尤其是使用基因组编辑技术对人类胚胎进行遗传修饰,其主要目的是预防和治疗疾病,由此带来的疑问是,技术是否可靠,如果该项技术不够成熟,导致经过基因编辑、修饰的孩子出生后,在一定的年龄突然发病,遭受极大痛苦,但病患又不足以致命。该怎样帮助这样的孩子解决痛苦?如果这些孩子出现的疾病具有传染性,会扩散给其他人,而医学上暂时找不到应对、防控的方法,我们该怎么处理?这个问题的实质是,经过基因编辑而出生的孩子,出现极大缺陷,能不能将其当成一个正常的社会成员?

  假如基因组编辑技术对人类配套进行遗传修饰,发展得非常成熟,不会出现缺陷,但会带来遗传上的其他改变,如容貌、身高、才能(智商、亲社会性、坚毅性),一旦形成规律,这很可能导致20世纪初期臭名昭著的优生学复活——人们完全有理由担心,一些人只要花钱,就可以将下一代编辑成外形、智商、体能无限完美的个体,而中产阶级和平民没有能力为此付费,只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孩子面临不公平竞争。

  生命科学正在经历一场革命,生态系统、生物体系乃至人本身正在迎来一个精准化的、有针对性的改变,基因组编辑技术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争议不断,2018年11月底的基因编辑婴儿事件只不过是争议浪潮中的浪花一朵。我们有必要了解生命科学掀起的这场革命,对基因组编辑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进展、争议形成清楚的认知。本书向读者介绍了基因组编辑技术的发展由来,介绍了技术原理,解析了这项技术在不同领域带来的应用效益及可能面临的风险,是一本品质很高的生物科技普及书籍。

  全书从人类早期文明说起。在距今几万年甚至更早的时间里,人们就开始逐步的驯化各种动植物,最常见的就是粮食作物以及猫、狗、猪、牛这样的动物。生物科学研究发现,驯化过程明显改变了相关的动植物的基因组排序,使之呈现出遗传变化,比如野猪与家猪的基因组就已经有了明显的不同。

  动植物驯化一方面使得相关的物种更好地服务于人类,带来实用价值甚至是审美价值,比如对狗的驯化和培养,产生了许多形态更能符合人的审美需求的犬类品种——但另一方面,这样的驯化也潜藏着风险,比如一些犬类品种就有着强迫症或其他疾病。

  19世纪后期以来不断深入并加速发展的遗传科学以及后来的基因科学,已经造成了科学界及大众的意见分化,不少人乐于见到科学改变自然乃至改变人,赋予未来更多可能,但也有相当部分的人认为诸如遗传科学和基因科学将危及人类生存。

  书中也谈到了近年来陷入激烈争吵的转基因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尽管迄今没有明确证据显示转基因食品的所谓毒性,但因为转基因技术是由私人企业推崇,所以人们实际上是担心私人企业利益在劫持大众利益——因为一旦出现问题,私人企业其实无法也不可能承担相应的全部社会成本。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1
满意度:
综合得分: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