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机构天下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8年11月23日 星期五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项目落地仍有“后顾之忧”

  在险资积极推进首期投资落地的同时,保险机构也有一些担忧:一是平稳退出方式;二是风险把控不足。

  一位中小型保险公司负责人称,险资在解决股权质押风险中并无一手信息优势。目前由于股票质押最直接的参与者是券商,券商从IPO辅导、公司研究和股票质押都处在与上市公司接触的第一线,对企业的了解程度,相比险资更有优势的。而保险资金在参与上市公司投资的过程中缺乏有效信息积累和对企业的长期跟踪,容易出现信息不对称从而导致投资出现问题。

  “退出情况不明朗也是比较困扰的因素,上市公司在目前情况下是不能保证其回购能力,存在流动性风险的上市公司如果遇到股价进一步下跌的话,就会面临更多的问题,因此不能保证其回购股票的能力。另外,很多流动性出问题的公司大多是过去通过高负债扩张较快的企业,由于偏离主业,在去杠杆的大环境下面临优胜劣汰和市场出清,这种情况下受让股权稍有不慎很容易踩雷。”这位中小型保险公司负责人补充道。

  “如果对项目的考核可以拉长的话,其实退出时难度是不大的,但是机构的考核都是以年来定的,金融机构的投资人员在一个工作岗位相对不是很稳定,所以很难放长来考核。权益市场目前的估值还是低位,但仍有很大继续下跌的概率。继续下跌是否会出现新的融资问题,导致上市公司经营困难其实是机构投资者关心的问题之一,另外就是如果短时间继续下跌,在公司考核上也是大部分机构投资经理关心的。”一位保险资管人士坦言。

  杨欧雯认为,由于保险资金对投资期限、资金安全性有较高要求,故而在产品设计上要结合此类资金的需求对条款进行设计和调整,以保证有足够的感兴趣的资金对产品进行认购。投资的期限、收益和资金的安全性也会是产品设立过程中所需要商议的主要问题。

  杨欧雯建议,在充分比较股权质押的价格、比例等基本要素的同时,险资应考察公司自身的经营、管理和盈利情况,以财务性和战略性的标准对交易标的进行分析,谨慎进行投资。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1
满意度:
综合得分: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