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J12版:基金人物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8年08月27日 星期一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15周年金牛杰出基金经理
杜海涛:严守风险底线 方能决胜千里

  杜海涛,21年证券从业经验。2006年加入工银瑞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现任副总经理,兼任工银瑞信资产管理(国际)有限公司董事。

  作为中国基金业获得金牛奖次数较多、长期业绩优异且依然奋斗在投资一线的基金经理,杜海涛所管理的工银增强收益债券、工银添颐债券、工银货币三只产品荣获八项金牛基金奖,因此获得金牛奖评选特设的“15周年金牛杰出基金经理”。   选择一个好的行业,选择一个好的职业,一路坚守。“这可以理解为职业生涯的久期策略。”杜海涛笑道。 

  回顾职业生涯,他觉得自己是被眷顾的幸运儿。1997年进入证券业,2002年投身基金业,2006年加入工银瑞信,在超过20年的职业生涯里,朝气蓬勃的行业发展以及强有力的平台给予他成长的机会,同时也给了他巨大的责任。从基金经理到管理者的角色转换,更是让他肩头的重任转化成了甘之如饴的担当。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幸运儿背后都是极致的努力,杜海涛也不例外。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早期进入基金行业的债券基金经理后来有着太多选择,或转行做股票,或自己做私募,似乎每一条路都更易带来光环与回报。但杜海涛选择了坚守,而且在固收这个领域一干就是16年。16年间,他管理过货基、债基、社保基金,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他自己也从一个初出茅庐的债券研究员,成长为工银瑞信基金的副总经理。 

  “债券投资主要关注两个维度,一是信用,二是久期。早些年还是刚兑时,最重要的就是做久期,其实职业生涯也是如此。”杜海涛感慨,现在回看,一直坚守在中国的固定收益市场是莫大的幸运。 

  所谓幸运,首先是选对了方向。他说,时代背景是决定个体成功与否最核心的因素。在中国,根深蒂固的储蓄文化决定了固定收益市场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铺就了一条时代“大路”;后来,资产管理行业中固定收益市场的快速发展,清晰地印证了他最初的判断。“一个人成功与否,关键是能否契合时代发展。”他说。 

  其次,是选对平台。杜海涛不假思索地将自己的成就归功为工银瑞信基金,并引述牛顿的名言——如果说我看得比别人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感谢工银瑞信,她给予了我最好的平台。”获得“15周年金牛杰出基金经理”这一殊荣时,他写下了这句话。 

  2006年4月3日,这个杜海涛脱口而出的日期对他而言就像是纪念日般的存在。就在这天,他成为工银瑞信的一员,并在此后12年孜孜不倦的工作中见证了工银瑞信成长的每一步。谈及来到工银瑞信的原因,他说当时的想法很简单:做债券一定要有大平台。一方面,债券对集体的依赖度更强;另一方面,债券收益率不高,不像股票碰上大牛市可以有数倍收益,因此做债券一定要用大资金来撬动,才能获得自己的职业成就感。

  事实证明,工银瑞信给予了杜海涛足够的资源和空间。工银瑞信传承了工商银行稳健的文化基因,早期工银瑞信对债券市场的本源有着非常清晰的认知,“你赚企业5%-6%,有些企业可能会吞噬你100%的本金”,这就是固定收益投资的本源。此外,在一个大平台,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市场前沿的发展,并有更多机会参与到市场建设中去。这一过程带来了个人能力的充分提升。现在回想,最初的想法被不断印证,所以杜海涛一路伴随公司成长至今。 

  除了外部平台,自身的原因呢?面对记者的追问,一向谦逊的杜海涛难得地肯定了自己的勤奋。他告诉记者,参加工作以来,如果说能够算是个人的一个优势的话,那就是勤奋。“我几乎每个周末都会有一天在公司。工作日的日程排得很满,只有周末我才能真正静下心来,一个人坐在工位上,学习最新出台的政策,整理团队的周报,梳理投资脉络。那是真正属于自己的时间。”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但20年来近1000天的休息日加班,还有无数个晚归的夜晚,无疑让他比别人积累了更多经验。再一个优势,就是学习整合能力,工银瑞信固定收益团队一路发展目前已经形成一个50多人的投研队伍,杜海涛对于每个人都非常熟悉和了解,尤其是能够识别出团队每个人的能力与优势,自己不断向团队学习,同时整合团队的研究成果,可以弥补自己和团队的短板,团队之于个人就是一个巨大的杠杆。

  经年累月的学习研究,极大地拓展了杜海涛的投资能力。就像武侠小说中高手达到至高境界后一通百通,在他看来,投资也是具有共生性的。“例如央行的货币政策,就像鞭子挥出去后衍生的波动,离鞭子最近的是货币市场,之后是利率、信用和股票市场,整个传导由此展开。离鞭子杆最近的地方振幅最小,容错率也最低,那是货币市场基金;距离越远振幅越大,容错率较高,你可以等着别人起跳之后再做选择,那是股票基金等高风险市场。”他说,“做固收的人之所以对市场拐点特别敏感,就是因为他们最先感受到宏观和中观层面的变化。”    守住底线才能长久“活下来” 

  

  对于风险的重视,是杜海涛身上一个明显的标签。当被问及投资理念时,一向务实的他说了一句谦虚又朴素的话,能活下来就是理念。 

  如履薄冰,这可能是优秀债券投资者的基因。比尔·格罗斯有一句话特别形象:“对于股票投资者,朝霞绚烂才是好天气;对于债券投资者,只要不是雷雨天就是好天气。”可以说,股债投资者有着完全不同的关注点:一个关注成长性,一个关注现金流;一个关注资产负债表的扩张,一个关注资产负债表的健康;一个是T+1的流动性相对良好的市场,一个是可能会面临流动性忽然完全缺失的市场。 

  杜海涛认为,投资的第一步是要努力活下来。凭什么活下来?在他看来,想要长久活下来,不被出局,就要守住底线,防止投资决策的重大错误,控制波动和回撤。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对风控十分看重,但是对于自己看准的机会,杜海涛却异常坚决。“我是属于那种一旦想清楚下手特别狠的人。有机会的时候错失收益也是风险。” 

  由基金经理成长为公司管理者之后,他不仅没有丝毫松懈,反而更加坚守底线思维。 

  “以前做投资,我会想得很细,买什么券、买多少等等。现在管理团队,必须有所改变。我会带着团队论证清楚,如何做好大资金投资,如何做好多组合投资,如何构建投资纪律引导团队投资文化,投资策略最大的风险是什么,然后清晰地划出底线,基金经理一定不能碰。”他举例称,假如组合最大的风险是久期太短,那他会设定一个久期的下限,基金经理可以在范围内自己调整,但下线一定会封死。 

  近几年,尤其是2016年以来,严格的底线思维成为工银瑞信的“利器”。据记者了解,目前工银瑞信持仓总体信用质量较高,过去多年不断排查和去化风险,近期也在持续对内部评级进行梳理、调整,后续投资仍然将维持高等级为主的策略,在严控风险的基础上投资自身经营稳定向好的企业。数据显示,得益于严格完善的信用评价体系,虽然近年债券违约事件频发,但工银瑞信债券基金并未持仓违约债券,业绩稳定,超越市场平均水平。 

  除了严格的风险意识,杜海涛认为,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基金经理,还需要做到三个认知。一是认知客户。认知到客户风险偏好是什么、预期回报是多少、产品考核要求是什么,紧紧围绕客户目标来制定投资策略,力争超额收益;二是认知自己。每个人都有能力半径,对于一个基金经理来说,对于投资中暴露的弱点,需要公司和团队的制度来加以引导和约束,保证基金经理专注于自己的能力圈做精做强;三是认知市场。基金经理需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和持续学习的动力,对资本市场各类资产做到充分研究和判断,这是对个人巨大的挑战。基金经理总是经历着一轮又一轮“犯错、反思、学习、提升”的过程,投资经理总是爱提及两位投资大师——芒格和巴菲特并感慨道:“94岁和88岁,那是智慧的象征,同时吃过多少亏付出多少学费都隐含在年龄数字里了。”   □本报记者 叶斯琦 实习记者 陈艺丹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1
满意度:
综合得分: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