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机构天下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潜在规模数千亿

 “在今后3到5年里,中国是一个不良资产集中暴露的时期,我们金融改革不可回避的要解决不良资产的问题,不良贷款包括不良债券包括银行等等,这些都必须处理。”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原副院长李扬1月9日在第二十届中国资本市场论坛上说。

 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目前商业银行主要通过清收、重组、核销和转让等四种途径来处置不良资产。吕明远坦言,根据国外成熟市场的情况,在不良资产处置过程中,证券化手段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手段,处置资产占比不良资产总量一般在10%—20%左右。

 银行业内人士称,尽管如此,不良资产证券化市场仍巨大,潜在规模为数千亿元:根据银监会此前披露的数据,截至2015年三季度末,不良贷款率达到1.59%,创近四年来新高,不良贷款余额达到11863亿元。其中,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分别上升116%、325%和258%,不良贷款率分别上升0.44、0.89和0.64个百分点。这也是自2011年9月以来,商业银行不良贷款15个季度呈现“双升”局面(仅2013年一季度、二季度不良率持平),而这个趋势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都将持续。

 中诚信国际金融业务部总经理闫文涛介绍,不良资产证券化大致有三种模式:一是纯不良资产证券化模式:10户及以下,可解决一定规模的不良资产,但如果交易结构没有一定增信创新会面临一定的销售压力;二是不良资产+优质资产证券化模式:10户及以下,这一模式优势在于通过银行优质资产提升了增信,但进入资产池的不良资产规模相对较小,另外在当前经济环境下继续拿优质资产证券化,银行动力不足;三是不良资产收益权证券化模式:优势在于不受10户的限制,可一次性实现较大规模的不良资产处置,降低不良率;局限是无法实现破产隔离。(注:《金融企业不良资产批量转让管理办法》第3条规定:批量转让是指金融企业对一定规模的不良资产(10户/项以上)进行组包,定向转让给资产管理公司的行为。目前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主要批量转让给华融、长城、东方和信达等4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

 业内专家认为,相对来说,不良资产证券化拓宽了处置不良资产的手段与融资方式,适用于大规模处置,处置效率更高,有利于短期内改善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更为重要的是,资产证券化拓展了不良资产的买方,将不良资产出售范围扩大到市场上所有证券投资者,有助于扭转目前不良贷款买方市场的状况。

 知情人士向中国证券报记者透露,在不良资产证券化试点初期,“不良资产+优质资产”这一“混搭”模式将被多数发起机构采用,“如果你全部都是不良资产,那么投资者是不会买的。”

 专家表示,不良资产证券化发行规模想要逐步扩大,最关键的就是相关法律法规亟待出台。由于不良资产证券化过程牵涉众多交易主体,交易结构复杂,必须有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来保证其运作。然而目前我国在资产证券化领域仍然缺乏专门的法律或行政法规,甚至还有一些法律规定与资产证券化业务的推行形成了一定冲突。在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批量处置领域,也缺乏相应的配套法规支持。因此,需要从立法层面清除不良资产证券化的障碍。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