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期货·行情纵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报库检索
2015年09月28日 星期一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对冲基金应去神秘化
□本报记者 张利静

 □本报记者 张利静

 

 对冲基金的发展史,如同婴儿沐浴,一边是脏兮兮的洗澡水,一边是绽放着纯真笑靥的孩童。

 造市者还是肇事者

 在美国格林尼治镇,半数就业岗位来自对冲基金和私人股本公司,在一座不起眼的房子中,十几个人的团队,就管理着几百亿规模的基金。近年来,美国监察与检察机构不断对对冲基金的坏小子们动手。

 在美国,对冲基金经理人常被称为“刺猬”。乔治·索罗斯(George Soros)就是其中著名的“一只”。美国对冲基金管理资产的规模约为1.5万亿美元。

 按照最为传统的解释,采用对冲交易手段的基金称为对冲基金(hedge fund)也称避险基金或套期保值基金,是指金融期货和金融期权等金融衍生工具与金融工具结合后以营利为目的的金融基金。它是投资基金的一种形式,为“风险对冲过的基金”。

 对冲基金因其纵横市场(股市、外汇、债券、期货等市场)的灵活性,创造了诸多财富神话,也因此受到投资者的青睐和追捧。

 在发展过程中,对冲基金人士为其“降低了市场波动性”而骄傲,然而也不乏“增加系统性崩溃的长期风险”的指责声音。

 市场研究人士认为,对冲基金对市场的反应更加灵敏,它可以在市场走向极端之前纠正其定价错误。但这同时意味着,市场机遇将变得更少。由于对冲基金在整个经济周期内都必须要带来良好回报,机遇的减少迫使他们越来越冒险,其风险敞口日渐加大。

 对冲基金一方面是全球金融市场呼风唤雨的超级“造市者”,另一方面,却因种种丑闻而更像“肇事者”。在一些大类资产的趋势行情中,对冲基金背后推波助澜的阴谋论常常被人们津津乐道。对冲基金行业不断膨胀的资产规模及负面案例也引起了美国监管层的注意,近年来,美国针对对冲基金行业的监管政策不断加码。

 不能消灭的精锐部队

 回顾美国对冲基金监管的讨论历程,2003年5月,美国证交会(SEC)召集期货、基金、政府等领域的资深基金经理、律师、学者、审计师和监管者召开了一次圆桌会议,讨论了美国对冲基金监管中最迫切需要解决的七大问题。

 一是对冲基金应该定时公布其风险状况和过往的经营记录供投资者甄选;二是对冲基金的零售化现象;三是如何评估对冲基金的投资组合的价值及控制其定价的过程;四是针对对冲基金的经纪人、审计师和行政人员等第三者的监督作用;五是修改对冲基金投资者的收入标准和净值要求;六是监督基金经理的管理费,并要求披露其管理费用的结构和详情;七是对冲基金经理也需要取得CPO(商品操作者)、CTA(商品交易咨询员)和NFA(国家期货成员)等资格后才能进行交易。

 此后,美国针对对冲基金的监管不断加强。

 总结其监管政策加码的主旨,监管者意图并非消灭对冲基金行业,而是希望能够牢牢控制住所有金融信息,杜绝大规模灰色交易,打击“神秘的”对冲基金模式,令对冲基金成本上升。其结果也耐人寻味,加码后的市场虽然有对冲基金在某类资产行爆发的财富神话,但像东南亚金融危机那样的可怕事件却没有再发生。

 “消灭对冲基金,相当于消灭最精锐的金融作战部队。虽然监管不断加强,但美国并没有消灭对冲基金。”市场人士指出,对冲基金交易方式甚至受到主权基金等大型机构的追捧。

 对于当前中国对冲基金的发展困境,庸恳资产团队认为,中国资本市场还远未成熟,一方面投资者博弈心理较重,另一方面制度建设存在缺陷,资本市场要成熟发展,一定要走市场化道路,保证定价合理,并提供流动性,让想参与的人都参与进来,长期来看能盘活很多资产,政府需要做的是制度化建设,保证参与者能在公平、公开、公正的环境下参与交易,才能提高市场效率,建设健全的资本市场。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