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财经风云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报库检索
2014年09月19日 星期五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胜军面对面
□本报记者 万晶

 □本报记者 万晶

 

 微微秋雨,草木青葱伴着缓缓流水,在上海陆家嘴高楼林立的繁华掩映下,竟有如此静谧的一角,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便坐落于此。推开厚重的大门,一股浓郁的学术气息扑面而来。二楼工作区的一角是数排书架,研究员们伏案于旁、心无旁骛;在一侧简洁而敞亮的会议室里,执行副院长刘胜军博士与中国证券报记者对面而坐,侃侃而谈。

 刘胜军博士研究著述颇多,对宏观经济形势、经济改革、金融体系改革及金融创新有独到见解,而专访的主题集中在市场最为关注的中小企业融资难题与金融体系改革。

 提及年中应邀出席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的经济形势座谈会,并做专题发言,刘胜军语气淡然,让他感兴趣的还是自己研究领域的诸多话题。当记者首先问及本周市场传闻的央行启用新型货币政策工具SLF,对此深有研究的他马上来了兴致。他认为,对五大银行投放SLF的做法类似定向降准,但操作手法不同,是在避免大规模放水与微调之间寻得平衡。但他对微刺激和定向调控的效果始终持保留态度,并不认为这是改变实体经济困难的根本办法。

 “最有效的方法是大规模减税,减免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当刘胜军为中国经济摆脱困境开出自己的药方时,记者的确有种茅塞顿开的感觉。众多专家纠结于货币政策放松的尺度、如何刺激增长,他的建议却看出问题所在而直抵根源:企业要提高盈利能力,必须化解行业的产能过剩,化解产能过剩就得靠消费,要提高消费能力必须得大幅减税。

 谈及当前是否应降息,刘胜军情绪略有激动,因为利率市场化、打破利率双轨制一直是他所呼吁的。刘胜军不愿参与争论是否降息,但这不妨碍他亮出自己的观点——降息完全没有必要,银行的利率不是太高而是太低,影子银行与银行之间的利率鸿沟导致了融资的不平等,加剧了中小企业的融资难。

 在整个专访中,刘胜军重点解释了破除利率双轨制的必要性、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可行步骤。利率市场化这一名词,虽然常见于媒体报道与学术著作中,但刘胜军的难得之处在于将复杂的理论给予通俗的解释,更好地呈现给普通读者。他解释,银行贷款利率为5%至10%,是被低估的利率,国企与地方政府可以方便地获得,且存在过度需求,而大量民营企业不得不以高利率从影子银行系统融资,这一利率平均达到18%,影子银行的高利率使得实体经济难以承受。

 金融改革与创新是刘胜军的主要研究领域,近年他对于互联网金融、民营金融产生浓厚兴趣,对互联网金融得以独立成长,刘胜军认为是突破金融管制的创新,为民营资本进入金融领域提供了平台。对于互联网公司做金融的种种优势,刘胜军如数家珍,他格外看重互联网公司的创新能力、灵活能力以及注重客户体验的特性。在他看来,传统银行市场份额的下降应是常态,金融市场应该呈现多种业态、多种产品并存的竞争局面。

 两个多小时的专访,刘胜军的观点独特而严谨,引发了记者长久的思考,对利率市场化理解更为深刻,对金融体系改革也增添了期待。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