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期货·大视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报库检索
2014年07月07日 星期一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赚钱效应“风乍起” 指数江湖吹皱一池春水
□本报记者 王朱莹

 提到指数,投资者第一念头自然而然会想到上证综指、沪深300、创业板指等权威性指数。但大家也许并不知道,这些常见的反映市场价格信号的指数,“吸金”效果极佳,可为指数发布方带来丰厚的经济收益。

 据业内知情人士透露,每年交易所、基金公司等金融机构支付给指数制定方的版权费用十分不菲。而除经济效应之外,具有市场指引意义的指数在形成社会公信力之后,还可以为指数设计方带来品牌效应和投资效应,其潜在价值不可估量。

 有鉴于此,市场上“各路诸侯”早已纷纷布局,交易所、第三方机构、科研单位、期货公司等机构竞相开发指数及其衍生品。“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中国指数产品市场的竞争序幕悄然拉开。

 “目前,从场外市场看,股票指数市场份额基本为沪深交易所旗下的中证指数有限公司和深圳证券信息有限公司所占据,但有海外机构伸入‘触角’并造成影响;而商品指数的市场是群雄并起,包括各大交易所、保证金监控中心、期货公司在内的机构争相推出各类商品指数,但目前整体处于各自为战、互不干扰的阶段。”业内人士如此点评当前指数市场格局。

 此外,从场内市场看,目前仅有中金所和上期所已有或正在推进相关指数期货产品,但发展处于初级阶段。和国际市场相比,我国的指数类产品有待进一步丰富和拓展。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