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6版:商品/期货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报库检索
2014年06月12日 星期四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接棒伦敦镍 钯金欲演黑马风采
王超

 □本报记者 王超

 

 继伦敦镍飞涨之后,众多期货品种摩拳擦掌,志在成为下一黑马。不过,在锌、铝反弹之际,不为众人所关注的小品种——钯金已凭借巨大涨幅拔得头筹。

 昨日,借南非矿业劳资双方谈判失败消息刺激,钯金期货再度向高点冲击,在6月11日的亚洲电子盘期间,伦敦钯金价格最高触及856.50美元/盎司,距2011年2月22日的863美元/盎司仅咫尺之遥。业内人士分析,一旦突破,下一目标将指向2001年1月9日创下的纪录高点——1125美元/盎司。

 三大属性傍身

 据介绍,钯金在充当贵金属角色的同时具备许多工业属性和化学属性。正因为如此,社会对钯金的需求量逐年增加。而钯金的矿产资源分配又极为不均,主要分布在南非以及美洲的一些地区,自然而然地增加了开采难度。而随着逐年开采量的增加,钯金的分布密度较之前也有所分散,这样一来就会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了开采成本。开采成本的升高将直接推高钯金价格,同时钯金又处于市场需求的上升期,其价格自然水涨船高。

 世元金行研究员田艳杰介绍,目前钯金主要来源于俄罗斯和南非矿产的供给,所占比例逾80%以上。其余就是催化剂回收和首饰回收等;在黄金、白银、铂金和钯金四大贵金属中,钯金的工业需求占比最高,达到90%,应用行业包括IT产业、汽车产业、医药行业、石油提炼行业及首饰等。

 三重利多提振

 近期钯价独占鳌头、屡创新高,并创下逾三年以来的新高。业内人士分析,供给担忧和需求加剧是主要原因。田艳杰分析,一是南非罢工和俄罗斯因乌克兰局势有被欧美制裁的隐忧,加剧了市场对钯金供给短缺的担忧;二是世界范围内的环保意识在与日俱增,使得汽车产业的转化器对钯金的需求大大提高;三是近期黄金白银跌跌不休,习惯于做多投资品的投资者弃金银而投向钯金,加大了对钯金的需求。

 “钯金被纳入贵金属行列,那么市场就会自然而然地赋予其避险属性。当今环境下引发避险属性的因素诸多,如市场格局动荡、经济衰退、自然灾害等一系列问题。”顶金贵金属分析师张强分析,恰恰是乌克兰局势紧张叠加了南非生产工人罢工的影响,令钯金这匹商品黑马提早腾飞。

 张强说,相对于避险,南非钯金生产商的罢工事件更能引发钯金价格的上涨,因为这里涉及到了钯金的供需关系。工人罢工必然导致钯金产量降低,而市场对钯金的需求本来就属于上升阶段。就在需求增加而产量降低的环境下,钯金价格将理所当然地被市场炒高。可想而知,在这种事件发生后,获利最大的将是那些南非的钯金生产商,因为他们手中的钯金价格走高会给他们带来不错收益。

 据介绍,目前南非矿工罢工已经持续近五个月,导致出口陷入停滞。南非矿工与建筑业联盟(AMCU)和主要铂金生产商所进行的薪资谈判仍在僵局之中。有投资者和交易商称,全球钯金供应开始减少,这意味着若矿工不很快回到工作岗位,将出现供应短缺。南非此次罢工涉及到7万名工人,为史上最长罢工。南非钯金产量占全球的40%。自1月罢工开始以来钯金上涨14%。花旗集团预计全球钯金库存料能满足14周的需求,低于年初的37周。

 短期或面临阻力

 田艳杰认为,短期钯金上方将迎来阻力,即前期高点860美元/盎司,一旦能够成功站稳在这一阻力上方,钯价将继续一路北上,反之,将遇阻回落,因此,建议稳健投资者待钯价站稳860美元/盎司阻力上方再入场或加仓。

 还有业内人士认为,若南非罢工结束,价格会下跌。上一次大规模的罢工在2012年9月得到解决之后,钯金价格当月下跌4.8%,但之后重回升势。这些人士称,汽车行业对钯金的需求虽然改善,但不足以令价格维持在高位,是供应忧虑提供了价格支撑。

 张强表示,包括钯金在内的贵金属避险属性主要体现在它能够抵抗社会诸多不确定性的风险,为投资者的财富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目前全球主要经济体纷纷实施货币宽松政策、多个国家经济增速放缓、局部政治动荡不安等直接引发市场的担忧情绪,资金纷纷寻求避险,而在避险方面具有优良口碑的黄金、白银、钯金等贵金属将成为市场较好的选择。

 从走势来看,钯金价格走势要好于黄金白银。因为价格是说明资金流向最好的证明,因此可以说,当前钯金表现出了比黄金白银更好的避险属性。

 另据介绍,随着钯金特性的逐步凸显,市场对钯金的重视度也开始慢慢增加,当前国内的钯金投资途径与金银投资大致相同,如银行的纸钯金交易、实物钯金首饰及制品、现货钯金电子盘交易以及附加在钯金本身的工业属性产品等。

 NYMEX钯金期价自2月以来累计涨幅逾20%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