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5版:衍生品/对冲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报库检索
2014年06月06日 星期五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多头高位止盈 期债减仓重挫
短线或进入阶段性调整
葛春晖

 □本报记者 葛春晖

 

 经过5月底以来的高歌猛进之后,国债期货市场涨势在6月5日戛然而止,三个期债合约价格全线重挫,总持仓量自5月中旬以来首次下滑。分析人士指出,下周开始进入宏观数据密集出炉、金融机构年中考核等敏感时点,多头高位止盈、出局观望心态上升,预计期债市场短期将步入震荡调整,不过,考虑到经济偏弱、货币政策偏松环境未变,市场中长期多头思维仍占据上风,预计本轮向下调整幅度或有限。

 主力合约创年内最大跌幅

 总持仓量下滑逾千手

 6月5日,国债期货市场一改此前的高举高打势头,多方大举撤退,三个合约全线大幅下跌。从盘面看,主力合约TF1409低开低走,尾市收于94.380元,下跌0.572元或0.60%,创下期债主力合约年内最大单日跌幅;全天成交8473手,较上日的4827手放大近八成。此外,TF1406、TF1412合约分别收于94.07元、94.78元,双双下跌0.52%。从总成交和总持仓情况看,昨日三个合约合计成交8636手,为去年9月23日以来的最高水平;总持仓量较上日减少1009手至7283手,为5月16日以来首次下降。不过,目前逾7000手的总持仓量仍处于国债期货上市以下的较高水平。

 资金面宽松程度持续好于预期,而且市场对于中长期流动性保持宽松的预期不断升温,是前期债券期现市场快速走牛的一个重要原因。从资金面来看,昨日这一利好因素并未出现明显改变。数据显示,昨日银行间货币市场各期资金利率继续低位运行,标杆品种7天回购加权平均利率再降近9BP至3.07%,为近一个半月以来的最低水平,显示市场资金面进一步宽松。债券市场方面,银行间一级市场上,机构配置需求依旧稳定,农发行三期固息金融债中标利率符合预期;但受国债期货市场影响,二级市场现券价格午后跳水,CTD券13附息国债15收益率上行约4.5BP。此外,国债ETF也在午后重挫,全天下跌0.61%。

 中国国际期货分析师郭佩洁表示,近期国债期货快速上涨主要是受资金面预期炒作推动,但经过一轮快速拉升之后,机构在价格高位有获利平仓需求,鉴于TF日内保持减仓下跌态势,短期内还有继续回调的空间。

 流动性支撑 调整幅度有限

 昨日的大幅调整,无疑给近期做多情绪日益高涨的债券期货和现货市场泼了一盆凉水。但事实上,经历了一轮快速上涨之后,随着货币政策利好的逐渐消化,市场出现调整并不意外。新湖期货分析师李明玉就曾在其6月4日发表的研究报告中表示,市场前期上涨幅度较大,累积了一定的技术性回调风险,如果没有进一步的利好消息,需对回调风险保持警惕。

 市场人士认为,短期内影响债券走势的负面因素增多,昨日的下跌可能是一轮市场调整的开始。首先,下周进入宏观数据密集公布期。经济方面,月初公布的5月份中采PMI指数为50.8%,连续三个月回升,显示我国制造业继续稳中向好,若后续数据继续印证经济回暖,将打击市场对货币政策的宽松预期。金融方面,有消息称四大行在5月最后一周贷款规模猛增,社会融资需求得到保障的基础上,货币政策进一步放松的必要性相应降低。此外,有机构预计5月份CPI数据将比4月份显著反弹,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抵制货币放松的空间。其次,尽管目前货币市场流动性非常充裕,机构对中长期资金面预期普遍较为乐观,但从去年经验来看,部分中小金融机构从6月10日前后开始出现资金趋紧迹象,因此,即使货币政策转向中性偏松、央行维稳资金面的态度明确,下周开始资金利率出现小幅波动的可能性亦不能排除。

 伴随前期市场行情持续上涨,近期各方中长期看多债券的阵营日益壮大。综合多家机构观点来看,大家普遍认为,中长期内债券市场环境有望保持经济偏弱、通胀偏低、资金偏松整体格局,因此期货现货市场前景依然偏乐观。

 不过,在一片“涨声”之中,分析人士亦建议投资者需保持适当的冷静。国泰君安证券债券分析师指出,虽然货币政策定向放松可能会让债券市场“再飞一会儿”,但后期债券牛市恐怕是一段“鱼尾行情”,尽管“味美”但是“多刺”,目前市场情绪可能对中长期资金成本预期过度乐观、对经济增长过度悲观,投资者需要保持一定的安全边际。

 就国债期货市场而言,有市场人士表示,当前多头平仓压力依然较大,短期内期债市场延续调整在所难免,但考虑到市场中长期预期依然偏乐观,预计本轮调整的空间有望受限,而经过多头平仓的洗礼之后,国债期货市场或将重新进入观察蓄势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