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J06版:本周话题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报库检索
2014年04月28日 星期一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不惧次新股“变脸”

 对打新跃跃欲试的散户和机构,关注点大多都落在新股上市首日疯狂上涨、集体“秒停”的情景上,他们对此也津津乐道。然而事实的另一面,近期逐渐泛起波澜。

 这与2014年初开闸迎来的首批新股上市后的业绩表现有关。据相关媒体统计报道,目前这48只次新股中,已有17只在2014年一季报披露之际,出现业绩预降或亏损,“变脸”比例接近四成。对比这些企业上市前亮丽的财务报表,实在令人感慨。

 要说基金公司对此漠然无视,那也的确有失公道。

 近日,上海一家中型基金公司的固定收益总监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上述情况,他们也注意到了,其中一两只还是他们曾经申购中签过的股票,没想到它们一季报业绩就出现亏损。

 “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应该说首批新股没有达到市场给予的良好预期,这样的业绩变脸,对于它们的长期投资价值是有损害的。而且我们也看到,一些次新股的股价的确已经在回落了。”这位总监评点道。

 “那又怎样?”在和记者交流时,某基金业内人士对上述看法毫不迟疑地反驳道。在他看来,次新股目前的股价,即使在经历了深度调整之后,也远远高于其初始发行价,更何况绿盟科技、汇金股份、东方通等次新股的调整幅度,与股价最高峰时相比,“也仅到了半山腰而已”。

 “再说我们往往也是在上市第一天就抛掉了,最多也只会再观察几天,因为有的股票还会出现连续涨停。所以后来的股价回落,其实对基金打新不会构成什么负面影响。也因为这样,他们也不会很在意新股上市之后的业绩表现。”这位业内人士坦率地说。

 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新股一上市便抛售,的确是大部分基金经理的共同选择。首先,首日44%的涨幅限制已提供了足够的盈利空间,在此高位抛售不足惜;其次,有不少意欲通过打新来增厚收益的基金本身就是偏债性的混合型基金品种,不愿冒多余的风险。还有一种情况是:基金公司本身就有新股投资方面的时间限制。

 “我们公司对于股票型、混合型基金的规定是:凡打中的新股,在上市15天以内必须抛出。如果超过这一区间,变成中长期持有的,则意味着这一只股票要进入公司股票投资库,那都是有相应的报备、审核流程的,比较麻烦。而基金经理也不愿意这样繁琐行事,往往会在15天以内抛出。”上海某基金公司的人士透露。

 对于各家机构不惧新股业绩变脸和股价回落的现实,摩拳擦掌准备进入新一轮角逐的景象,某券商人士这样分析:“基金之所以无所畏惧,有一些次新股的股价之所以跌不下来,与首批48家公司的发行价比较低有很大关系。这一次IPO重启对发行价和发行市盈率都压得很紧,但客观来看,这反而抬高了二级市场投资者的胃口,造就了上市后比较大的股价上升空间。另外,限制新股上市首日涨幅不得超过44%,造成许多投机者目标明确地就把股价往这一价位上打,多空力量没有实现真正的平衡,反而更增加了市场对它们的暴涨预期。”

 对此,一位与基金经理有过较多交流的业内人士评论道:“新股上市后的暴涨空间还远远未到穷尽之时。不等到哪一天新股首日涨幅回落到只有10%甚至破发,各基金产品的打新热情就不会被浇灭。”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010042号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