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3版:货币/债券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报库检索
2014年02月18日 星期二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宽信贷”重现 信用风险可控
□上海证券 胡月晓

 □上海证券 胡月晓

 

 2014年1月,我国流动性再次呈现“宽信贷、紧货币”格局,未来一段时间,这一状态有望延续。而“宽信贷”的货币环境,为市场信用风险可控奠定了坚实基础。

 “宽信贷、紧货币”组合重现

 货币、信贷同比变动关系的组合,通常呈现以下两种状态:货币增长持续高于信贷,或者信贷余额增长持续高于货币增长。我们称前者为“宽货币、紧信贷”组合,称后者为“宽信贷、紧货币”组合。

 出现“宽信贷、紧货币”组合状态通常是在以下两种经济、货币环境下。其一,货币政策扩张时期,货币当局施行宽松货币政策,鼓励银行放贷,造成信贷增幅一路领先货币,如2009年反危机时期。其二,经济形势低迷期,当货币政策回归中性稳健状态时,由于经济活动放缓,企业经营活动减弱,商品、货币周转速度下降,货币增速自然低于信贷增速。在经济低迷、政策回归中性状态下的“宽信贷、紧货币”组合,信贷、货币的增速通常都较低。

 2014年1月,中国的货币、信贷组合再度呈现“宽信贷、紧货币”状态,未来将在低水准上延续。

 首先,2014年中国经济运行仍处“底部徘徊、有限复苏”阶段,经济增长将延续窄幅波动特征。虽然信贷平稳增长直接导致了信用创造过程的平稳,但经济低迷对货币周转有一定影响,货币乘数将在当前相对较低的水平上持续,相同信贷增长和信用创造,其派生货币规模将比以往要低。类似于以往春节期间现金漏出增多,造成的货币流转速度下降,使得流通性更强的M1首当其冲受到冲击,进而直接导致M1季节性下降一样;当前由于经济形势造成的货币周转内生性下降,叠加季节性因素,使得今年1月M1大幅下降。

 其次,信贷高增长态势不会延续。一方面,经济相对低迷局面,使得信贷有效需求增长不足;另一方面,在信用风险暴露上升的市场环境下,商业银行的放贷冲动和放贷能力都比以往弱化。但在中国,信贷实际增长状况最终取决于政府政策的引导。在维持经济平稳和保证信用风险可控的稳定目标下,信贷平稳增长会是政策现实选择。

 “宽信贷”奠定信用风险可控基础

 2013年中国信用市场就开始呈现出了信用风险暴露上升的态势。2014年,中国信用事件将增多,市场对此已基本达成共识。理由在于:经济继续底部运行,微观经营的财务状况恶化;货币由松转紧,导致资金利率上升,甚至超过了正常经营利润;偏紧货币和监管规范,使得以往的偏门融资手段难以进行等。

 不过,2014年的信用违约事件将主要还是技术性风险事件。鉴于中国整体财政状况的健康和全社会货币的充裕,即使有个别信用实质违约的风险事件发生,我们认为也不太可能演变为一场波及面较广的风暴。

 “宽信贷”的货币环境,为市场信用风险可控奠定了坚实基础。首先,“宽信贷”意味着未来信贷增长能延续当前略超14%的增长态势,未来流动性环境不会太紧。货币当局监管表外融资、通道业务等规范市场融资的行为,背后目的也是为了切断风险传递,并尽早发现风险。各种创新型融资业务,可以加快信用货币周转,但通常并不具有信用创造功能。实体经济中的信用创造,仍然要依靠商业银行体系中的信贷行为。

 其次,“宽信贷”能将偏紧货币环境对经济活动的影响降到最低。我国现行的金融体系格局,是银行主导的间接融资体系。信贷增长正常,意味着大部分企业正常经营的活动,不会受到融资环境变动的影响。“宽信贷”也意味着信用整体环境没有变化,个别信用风险事件,不会通过金融途径扩散开来。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010042号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