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机构天下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报库检索
2014年01月21日 星期二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野蛮生长的阵痛 兑付危机引发冷思考

 随着信托到期日期愈发临近,这一事件受到更多人的关注,是否会打破刚性兑付,成为关注的焦点。事实上,在“降杠杆”及对影子银行规范的政策环境下,“诚至金开1号”兑付危机事件已经被赋予了更多的意义。

 巴克莱银行在一份报告中表示,基于以下几点判断,监管机构可能允许信托产品违约:第一,推动金融体系改革,灌输正确的风险定价,这是一个不错的机会;第二,有关部门要控制信托业务的快速增长,特别是当这种增长涉及高风险产品的担保;第三,在投入到投资项目中的每一个信托产品都是透明的,因此,关于不正当的投资行为如资金池投资的诉讼将会有更少的空间;第四不同于理财产品,信托产品的买家是高净值投资者(通常可投资资产300万元或以上),这些人应该了解投资风险。

 巴克莱银行在这份报告中声称,信托产品违约可能对中国的金融业和金融机构的产生引发一些短期的负面影响。然而,这将利于金融体系的长期健康发展,因为违约可以看作是减少金融机构对投资产品的隐性担保一步,亦可以增加投资者和金融机构的风险意识,纠正投资产品定价为风险导向型。

 中金公司则认为,“此次事件最有可能的处置方式是在到期日兑付部分利息,剩余部分采取延期的方法。”鉴于金融风险的传递性,如果打破刚性兑付,金融体系受到的冲击将大于测算。打破刚性兑付需要建立配套保护机制,特别是问题金融机构的退出机制。

 而一位不愿具名的信托公司高管则表示:“现在,在资产管理行业,除了要强调买者自负之外,更应该强调卖者有责,要真正做到了解所开发的产品和客户。”

 “国内的信托行业,是在蛮荒中度过了他的少年时期,但现在已经进入10万亿时代,不能还停留在过去那个阶段。”这位信托公司高管说:“现在该有一个底线了。”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010042号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