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Z01版:金牛理财周刊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报库检索
2013年12月28日 星期六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明星分析师放言机会在新股
“打新潮”进入倒计时

 □本报记者 郑洞宇

 

 “2014年的机会在新股。”这句话出自一位对机构投资者有着巨大影响力的明星分析师之口。

 还差两个交易日,2014年就将开启,此刻的A股可谓寒风凛冽,但是打新预热已阵阵袭来。不少机构和牛散在2013年岁末降低仓位,为打新备足“弹药”;机构通过设计具备杠杆效应的打新产品,喊出收益率可达50%的狠话;而在市值配售机制下,曾经风光一时的“打新团”也要亮出新招。

 一位老私募笑言,2014年最火的也许只有两件事,世界杯和打新股。

 打新产品“私人订制”

 “我想赶快凑笔钱去买我们公司的打新专户产品。”就职于某基金公司的80后小龙(化名)说,这种积极参与高门槛产品的热情和此前对公司要求购买自家基金时的冷漠构成鲜明对比。小龙公司的打新专户产品已收到大量“预购”,但为了将产品控制在最适合打新的规模,不少投资者很可能买不到。

 由于新股配售引入主承销商自主配售机制,即网下发行的股票,由主承销商在提供有效报价的投资者中自主选择。这一方式让有能力争取到承销商手中优质项目的机构对打新前景十分乐观。

 “最近公司的几个大客户提出要求:帮他们‘私人订制’成立专户参与打新。”基金经理徐伟算了一笔账,假设产品每年能够打中20只优质新股,每只新股可以配到打新产品净值的5%,在新股上涨20%的情况下卖出,这样每中一只新股对整个产品增厚的收益率就在1%左右。在累积复利的情况下,20只新股打下来的收益可观。

 而这仅仅是普通打新产品的收益预期。如果通过引入分级机制的专户产品进行打新,进取端在不同的杠杆率影响下,预期收益率将得到相应倍数的放大。于是便有了上述“私人订制”打新专户的需求。

 “在目前的网下配售机制下,打新产品成功的关键在于管理人能够向承销商争取到优质项目(即新股)。”徐伟说。在IPO新规影响下,“空窗”一年多的投行重新焕发“高富帅”的精气神儿。通过与多位投行人士交流,徐伟分析未来投行很可能主要有两种模式选择新股参与方。一种类似于“私人订制”,承销商选择长期战略合作伙伴进行资源分配,那么要想拿到新股靠的就是股东方的实力、双方的共同利益以及人脉交情;另一种则是完全放开进行“大抽签”,针对参与者的信用记录分配,但机构投资者的信用记录都不错,这样参与者会很多,竞争会很激烈。

 2014年1月上市的首批50多只新股注定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在徐伟看来,首批新股质地优良,目前多家机构在积极调研之中。而基金公司也欢迎拟IPO公司前来路演,与那些已经在A股存活许久的“老油条”上市公司相比,拟IPO公司在交流时更为深入、真挚,便于机构透彻摸底。

 打新玩法推陈出新

 虽说在IPO新规之下,发行人和主承销商应当允许符合条件的个人投资者参与网下定价和网下配售。但多数个人投资者并非承销商的战略同盟,要在网下与虎视眈眈的各大机构争夺份额实属不易。因此,网上申购新股依然是牛散的主要战场。

 但随着市值配售政策重出江湖,参与网上申购的投资者得持有一定数量的非限售股才能参与打新。“过去我们都是尽可能地从亲友处收揽更多的证券账户,力求提高新股中签率。但2014年要市值配售,必将大大分流我们的打新资金。这样中签率和收益率都会下降。”牛散老陈当年最疯狂时曾把几处房产抵押出去换取打新资金,扣除融资成本,年化收益率超过20%。现在,蛰伏一年有余的他准备重出江湖,但前提是摸索出一个应对市值配售政策的新玩法。

 近期,老陈与几位朋友喝茶聊天时,一个收揽“僵尸户”用于打新的设想油然而生。“有个朋友就是喜欢买蓝筹股,今年基本上没怎么动,套着也不愿意卖,还想弄笔钱在2014年打新。”老陈想到,与这位朋友类似的“僵尸账户”恰恰是最适合收揽作市值配售机制下的打新账户。这样一来,老陈就可以集中打新资金进行网上申购,不必再买老股作市值。于是,老陈开始与多家营业部的大客户商洽,反响不错。“到时把打新收益分些给他们作为‘租金’,对大家都有好处。”老陈说。

 当然,无论是网下配售还是网上申购,除了取得新股的数量外,如何及时兑现打新收益、盘活账面资金也是影响收益率的关键因素。老陈说,“我们预想的是三个交易日左右能够变现收益,当然如果个股涨幅超出预期,还会继续持有。待新股上市日程出来,我会根据各家公司的上市时间拟定一份打新计划书,争取把打新资金进行无缝衔接。”

 轻仓迎新 老股受寒

 “可能2014年的机会就在新股,这样一来对市场的压力会很大。”私募吴先生说。据某基金经理透露,对机构投资者有很大影响力的明星分析师在私下交流时曾表示,“2014年机会在新股”,IPO重启将破坏今年成长股上涨的逻辑。该明星分析师对2014年市场看法较空。

 吴先生2013年底清空了股票仓位,迎接2014年新股的来临。而目前也有不少机构投资者持“降低仓位,等待打新”的态度。有基金业内人士表示,一位目前产品业绩排名居于前十位的基金经理,已经把他所管理的未进入排名争夺战的产品进行大面积减仓,为2014年打新股做好准备。也有基金公司将研究团队进行调整,将大量研究员调配到新股研究方面,集中火力为打新部署。

 如此一来,2014年新股在市场热捧的情况下,老股表现或许让人“心寒”。“2009年至2012年在IPO压力下A股经历了漫长调整,而新股频频出现惊人涨幅,A股资金大量分流去打新股,加剧短期震荡,使得大盘重心不断下移。”老吴认为,尽管A股目前估值非常低,但2014年大量资金涌向新股,将制约市场整体表现。而未来新股质地将较以往更佳,估值却更低,且不少集中于新兴产业,这样一来新的“打新季”机会不会比上一轮重启IPO时差。现在A股指数不断下挫,一方面除了年底资金面紧张,另一方面则是在新股即将登场之前,资金“抽水”效应已然显现。

 如此看来,A股从2013年走到2014年并不容易。而投资者在2014年的“打新季”中,应当规避“打新浪潮”对高估值老股票的负面冲击,并通过适合自己风险偏好的产品捕捉打新收益。目前,一些可以采取“0仓位”策略的混合型基金、二级债基以及专户产品均具备不同的打新优势。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010042号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