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Z02版:私募看市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报库检索
2013年12月28日 星期六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底部已不远
□金学伟

 □金学伟

 

 12月大盘下跌和6月一样,“钱荒”是一个主要问题。而且从某种方面说,钱荒得比6月更胜一筹。5月末,沪深股市保证金余额为6162亿元,到6月底,降至5518亿元,减少了644亿元,降幅10.45%。而12月第一周,保证金余额为6371亿元,至本周三,已降至5493亿元,减少878亿元,降幅达到13.78%。无论是绝对值还是降幅,都比6月股市更甚,保证金余额也创出近几年来新低。从这个角度上说,许多投资人把12月股市的下跌比作6月下跌的重演,是有一定道理的。

 但历史不会如此简单地重演。

 首先,交替法则是股票市场的一个普遍法则。所谓交替法则是指:前后相邻的两轮走势,在表现形式和结果上,会有很大区别。比如,325点到2245点的牛市和998点到6124点的牛市,是沪深股市两轮最重大的牛市行情。它们在表现形式上就有很大差别:325点到2245点一波三折,998点到6124点一飞冲天;325点见底后有过一轮长达18个月的横向整理,998点见底后却略微盘整一下就立即进入牛市行情。同样,2245点到998点,中间有一个历时两年多的整理,而6124到1664点,则是一步到位。6124到1664点是直线式下坠,3478点到1849点就是曲折型下跌。总而言之,方向相同的两个相邻波段,只要其级别相同,在表现形式上,一定会有比较明显的区别。

 这一法则给我们判断2260点的下跌提供了一个指引。由于6月下跌是一种直线型下跌,而9月2270点后的下跌是曲折型下跌,12月大盘的直线型下跌与9月2270点的下跌构成了交替,与6月下跌则不构成交替现象,因此,12月2260点的下跌,不是一组大级别的下跌浪,而是2270点回调的延续。就像我们在2260点之前就已说过的:2270点到2079点只完成了一组A浪下跌,2260点则是它的C浪。

 其次,与“钱荒”相伴随的基本面预期也有很大差别。6月在闹“钱荒”的同时,人们还普遍担忧两个问题。一个是中国的金融危机,人们甚至担忧中国的银行能否挺过这次金融危机。另一个是世界经济形势。而这两个担忧在本次的“钱荒”中一个也没有。换句话说,对于本次下跌,人们只认为是单纯的季节性“钱荒”所致,并不存在对宏观基本面和金融危机的担忧。供求关系是股市中最重要的关系,所有价格的涨跌归根到底需要资金来保障,来推动,但预期也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由资金严重不足带来的矛盾。本次下跌,资金存量明显少于6月,大盘的点位却仍高于6月点位的原因就在于此。如果随着2013年末过去,资金状况有所改善,则调整就有望结束。

 从时间上说,2013年末的股市下跌有其必然性。因此从2009年收盘3277点以来,前几年的收盘指数分别是2808点、2199点、2269点。根据道琼斯理论对时间的统计,从长期来说,股市上涨的时间约占总时间的62.5%,而就一轮涨跌循环来说,上涨时间和下跌时间各占50%则是最后的均衡点。

 这在上证指数的走势上也体现得非常明显。从1991年到1995年,这轮牛熊循环在年线上是3阳2阴;1996年到2005年,是5阳5阴。其中最后一条年线不仅表现为阴线,其年收盘价也是循环中的最低年收盘价。因此,从2006年到2013年,以4阳4阴,且年收盘创3277点以来的新低,结束牛熊循环,实所必然,也在情理之中。

 经过连续两周的下跌后,本周大盘进入低位震荡。这一震荡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大盘距底部已经不远。在这方面,索罗斯有一个观点我很赞同:趋势在进行中总是稳定的,而在趋势的两头则是不稳定的。稳定的趋势表明市场受单一力量的控制,不稳定的走势则表明市场受到两方面力量的影响。

 在时间与空间上,有两个数字最值得关注。

 一是2030点。这一点位在2270点下跌时就已纳入了我们的期望目标值。当时测算该点位的依据是全对分法,即把一轮趋势的每一个显著拐点都包含进去,再加以平均,所得是(1849+1965+2029+2270)÷4=2028点。

 这一点位目前已有了一些新依据。首先,1849点到2270点,涨421点,在周线上,2270点到2079点,为191点,还差230点,2260-230=2030点。其次,2079点到2260点反弹181点,C浪等于B浪的1.272倍,也是一种常见的比例关系(1.272是1.618的平方根),而2260-181×1.272=2030点。这是三种不同的理论、不同的方法测算出来的点位,有较为可靠的相互印证性。

 二是2260点后的第四周,也就是跨元旦的这一周。大盘应当会在这一时间段止跌反弹。

 (作者系上海金耕信息运营总监)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010042号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