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4版:货币/债券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报库检索
2013年10月16日 星期三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国债期货成交清淡需引“活水”
熊锋

 □本报记者 熊锋

 

 作为国际衍生品市场上交易量最大的品种,国债期货是金融期货中当仁不让的“王者”。我国国债期货上市已一月有余,尽管首月表现较为平稳,但成交确实十分清淡,似乎少了点“王者”的气势。

 对此话题,中国证券报特邀请中证期货副总经理、首席分析师景川和海通期货研究所所长高上两位专家进行解读分析。两位嘉宾呼吁,尽快引入银行、保险甚至境外资金等“活水”进入国债期货市场,充分发挥国债期货交易的积极作用。

 三因素致交投清淡

 中国证券报:国债期货上市已满一个月。首月市场运行平稳,但交易比较清淡。该如何看待这种现象,其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景川:在缺乏银行和保险主力参与的背景下,目前国债期货市场的成交状况应该说是符合预期的。当然,虽然首月成交不很活跃,但对于这样一个大的新品种而言,上市初期维持平稳运行更为重要。如果甫一上市成交就过度火爆,可能未必是好事,这也并不妨碍市场未来的发展前景。

 高上:目前市场交投清淡的原因主要有:其一,券商、私募手持现券不多,套保需求不强烈;二是国债现券的主要持有者银行和保险机构尚未获准入市;三是目前国债期货市场波动幅度较小,对于现有以投机交易为主的资金而言,操作空间不是太大。

 主体多元化是趋势

 中国证券报:从国际经验来看,商业银行和保险机构将是国债期货的参与主力,但目前两大机构都未能参与。两位认为未来银行、保险将以何种形式参与国债期货交易?它们的参与将给市场带来什么样的变化?

 高上:银行、保险机构不入市,从流动性的角度直接限制了国债期货相关套保套利活动的开展。目前,银行以什么方式参与国债期货市场还没有定论。银行有专用的场内交易席位,可能对满足其成交速度、头寸隐蔽性等要求有一定的便利。但由于期货交易对风险管理的要求更高,期货公司对此有经验积累,所以银行即使有自己的专用席位也不排斥通过期货公司,尤其是大型期货公司进行合作。对于银行而言,比较理想的就是有自己的席位,也可以分仓。监管层应尽快允许银行、保险公司、信托进入国债期货市场。

 景川:由大型银行充当国债期货市场主力是国际市场的一般规律,大行和保险等机构在资产配置、风险对冲和久期管理等方面对国债期货具有天然的需求。大型银行希望有自己的席位,但对于一般小银行来说,其需求并不会在市场形成太大冲击成本,并且它的头寸可能也不会引起市场的高度关注,风险其实还是偏小的。对于小银行来说,我倾向于认为直接通过期货公司操作的可能性大一些。总体上,多样化的参与和多样化的交易是未来一个主趋势。这一情况同样适用于保险机构。

 交易策略应用受限

 中国证券报:就国债期货的首月表现来看,什么样的交易策略有更好的表现?

 高上:从国债期货上市第一个月来看,价格波动涨幅仅有0.31%,应该说这个波动幅度是非常低的。目前期现相关程度达到0.87%,所以期现套利空间也比较狭窄。目前市场还是由自然人客户和私募主导,机构入场比较少。所以从目前来说,仍然是以短线、技术面交易为主。

 景川:由于市场流动性不足、交易活跃性不够,很多策略没有办法发挥作用。有市场出现大规模资金介入,整个流动性增加,交易模式会更多一些。

 各方配合激活市场

 中国证券报:请二位嘉宾展望一下未来国债期货市场的发展格局。

 景川:经过20年的铺垫,金融市场的国际化、市场化呼之欲出,尤其是在利率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的情况下,国债期货市场足以吸引大规模的资金介入,所以未来是以银行、保险、基金、券商甚至境外资金作为参与主体,其他的企业以及个人相互补充的整体格局。国债期货将来的发展会远远超过商品市场。

 高上:国债期货平稳上市就已经是一个重大成功。如何激活一个期货品种,个人有一些建议:一是适度降低保证金额度;二是加快推进现有的信托、券商资管、公募基金入市交易;三是尽快批准银行、保险入市。

 中证期货副总经理 景川

 海通期货研究所所长 高上

 本报记者 熊锋/摄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010042号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