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观点与观察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报库检索
2013年09月25日 星期三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改革引领中国经济第二季
孙宏

 □本报记者 孙宏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提质增效的“第二季”,内在要求能培育出众多具有国际市场竞争力的产业与企业来。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无疑要充分发挥市场的基础资源配置作用,通过市场机制选择产业发展方向与经济结构。改革是最大着力点与动力所在,改革的力度与营造的发展空间有多大,中国经济第二季的增长潜力就有多大,中国企业的成长空间就有多大。

 随着潜在经济增长率开始下降,经济增长由高速增长向中速增长转换,低劳动力成本优势逐渐削弱、资源环境压力不断显现,单纯依靠大规模投资、出口来推动经济发展的模式不可持续,制约经济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不断显现,经济运行中的“两难”问题不断增多,唯有改革才能破解这些难题与症结。通过改革释放经济的内生增长动力,让民间力量的创新、创造活力不断涌现;通过改革,用市场化、法治化引领经济发展,破除制约经济增长的体制、机制和政策障碍,营造促进企业健康成长的市场环境。

 其一,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优化资源配置,斩断错装在政府身上的“手”,切实将“经济建设型政府”转变为“公共服务型政府”。如果不能有效厘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不能有效约束政府的行为,就难以真正深入推进市场化。许多改革措施的步子迈不大或难以深入推进的症结也在于此。纲举才能目张,减少行政审批项目,向市场放权让利只是第一步,要从大方向与战略层面厘清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正如一些企业家所言,不希望把过多精力放在处理与政府的关系上,希望能够集中精力做大做强企业一般。这就要大力推进包括行政管理、金融、财税体制、国有企业、资源价格等方面的改革,真正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与经营环境,使各种价格信号不再扭曲。

 其二,通过改革保证创新活动不断涌现。实现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转身,一直是中国经济不断探索和努力的方向。要不断激发民间创新活力,实现对包括知识产权、民间投资的尊重与保护。只有依靠知识、信息、研发创新等所引致的技术进步以及人力资本增长等核心内生变量,才能引领中国企业做大做强。这无疑要尽快实现要素价格市场化,加大人力资本投资,提高劳动者素质;对企业实施较大力度减税,增强企业自我生存和发展实力等。

 三十年来渐进式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就,也带来利益格局分化使进一步改革的阻力增大,全社会范围内达成改革新共识的难度加大,一部分改革措施的推进遭到既得利益者的不断抵抗。特别近几年来,改革的步伐停滞不前,一些重大的改革行动拖而不决。但是,一些要啃的“硬骨头”终究无法回避,有的矛盾不断累积甚至更为尖锐。目前呼声比较高的有土地制度改革、金融改革、行政管理改革、国企改革、资源价格改革、户籍制度改革、收入分配改革等,这里面没有一个是好啃的“骨头”,没有一个不需要突破重重利益桎梏,没有一项改革不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在改革的“持久战”与“贴身战”面前,需要谋定而后动,但“壮士断腕”的勇气更为重要。有了决心与勇气,就有了在风险和分歧面前的定力,就有了不断努力的源泉,就有了启迪各方思维找到一条可行路径的智慧。因此,要尽快在一些民生关注的热点重点领域形成有效突破,这样才能真正凝聚信心与共识,为进一步披荆斩棘积聚更多能量与智慧。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010042号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