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3版:货币/债券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报库检索
2013年09月03日 星期二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脱胎换骨 全新面世

 在业内专家看来,与国内90年代曾经推出的国债期货相比,现在重新上市的国债期货实质上是一个全新的品种。

 国泰君安期货代理总裁寿亦农曾经亲身经过3·27国债期货风险事件。在他看来,现在国债期货上市的宏观金融环境、监管水平、合约的设计以及投资者的教育情况,与当年3·27风险事件时,早已不可同日而语。

 1992年12月28日上海证券交易所首次设计并试行推出了12个品种的国债期货合约。作为亲历者,寿亦农表示,从当时推出的国债期货合约看,合约本身的设计存在一定的缺陷,而且当时的国债期货制度设计也有相当多的漏洞,例如期货交易所市场严重分割、风险管理意识淡薄、缺乏相应预警系统、没有大户报告制度、持仓限额制度形同虚设等,这些对于今天的期货市场而言都是难以置信的。正是由于这些缺陷的存在,才使3·27等国债期货事件的爆发成为可能,最终导致开市不足三年的国债期货无奈地画上句号。

 寿亦农表示,“3·27事件”不但引发证券行业大洗牌,更对我国金融创新进程带来负面影响。“应该牢牢记住3·27事件带来的教训”,他说。

 而对于本次中金所推出的国债期货,寿亦农认为,与18年前的国债期货相比,今时今日的国债期货实质上就是一个新产品,而且,诱发类似“3·27”事件的内外部环境已经发生根本改变,当前重推国债期货不会重蹈“3·27”事件的覆辙。

 他指出,当年国债期货以某一具体国债作为合约标的,并采用单一券种交割。由于单一券种存量规模较为有限,容易引发“多逼空”风险事件。而现在的5年期国债期货采用名义标准券设计,实行多券种替代交收,从产品设计本源上扩大可交割券规模,从源头上遏制可能发生的逼仓。此外,当年国债期货的标的利率为固定票面利率加上保值贴补率,这使得每月公布一次的保值贴补率成为市场上多空双方“对赌”的焦点,如今这一影响因素已不复存在。

 此外,目前整个期货市场的风险防范能力得到本质性改善,期货法规体系趋于完善,并且以证监会为核心的集中统一的监管模式已经确立。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010042号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