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产业透视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报库检索
2013年08月28日 星期三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有钱人“游戏”有人玩不起

 按照前述统计数据,目前国内已完工待出售的光伏电站多达3000多兆瓦。如果不能及时脱手,那么众多BT项目开发商不得不做的选择是,由开发商转为运营商,BT项目转为BOT项目。这就意味着,前期投建电站所耗巨资的回报周期将被拉长,考验着大小开发商们的资金承压能力。在此局面下,这场光伏电站开发的热潮将演变为有钱人的“游戏”。

 上述中银国际分析师表示,一般来说,目前投建100兆瓦的光伏电站,至少需要10个亿左右的资金投入。企业项目融资最低需要20%(有的甚至高达30%)的自有资金以及80%的银行贷款。由于目前光伏行业景气度不高,国内银行对光伏业务的贷款相对比较谨慎,很多大型电站项目的贷款,需要企业进行至少等额资产抵押。这就需要开发商有充足的自有资金储备。

 众所周知的是,光伏全行业尤其是制造商的财务状况近两年来不断恶化。这其中,投身光伏电站的企业的一些财务指标更扎眼。以拓日新能、海润光伏、综艺股份为例,三公司均于2011年后开始投入光伏电站建设,随着电站项目的不断推进,三公司短期借款以及中长期借款(特别是短期借款)快速增长,据统计,2013年上半年,拓日新能、海润光伏和综艺股份短期借款分别达3.45亿元、16.52亿元和7.52亿元,均高于各自公司过去两年全年的水平。相应地,投身光伏电站开发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也一路走高,如中利科技、东方日升2011年资产负债率分别为40.33%、69.11%,但到今年上半年则分别上升至53.76%、77.80%。

 中银国际分析师认为,随着未来电站开发的加速增长,一些企业甚至将陷入资金链断裂的危险境地。

 玩不起的企业已经开始选择黯然离场。拓日新能今年5月就发布公告称,拟将其参股的一家新疆合资公司喀什瑞城49%股权转让给其控股股东奥欣投资。资料显示,喀什瑞城的主营业务为建设和运营大型并网光伏电站。对于此举,拓日新能无奈地称,光伏电站开发目前面临融资渠道变窄、融资成本上升以及电站项目未来收益不确定性等风险,出于对上述风险的考虑,公司今后将专注光伏、光热新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另一些企业则开始傍上资本的“大腿”,为光伏电站开发找出路。7月5日,海润光伏公告,公司将牵手江西顺风光电公司合作开发其目前在手的499兆瓦光伏电站项目,涉及资金量达42亿元之巨。顺风光电是近年来活跃于新能源行业的资本大佬,今年1月,顺风光电的实际控制人郑建明曾以2500万元收购光伏巨头赛维LDK旗下的安徽子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顺风光电大肆收购光伏电站在众多业内人士看来,并非想做电站运营的生意,而是欲通过电站资产证券化,玩转光伏电站开发“游戏”。这也是目前众多资本热衷其中的公开秘密。

 所谓资产证券化,就是将光伏电站的相关资产以及收益进行打包,并分割成若干相同等份,通过有资质的信托等金融机构将该产品出售给不同的投资者。这种光伏电站开发模式,可大大降低光伏电站的融资成本,且风险共担,近段时间备受推崇。

 但理性的市场分析者则提醒,光伏电站的资产证券化业务在国内属于空白,其运作方式目前尚处于探讨阶段,大规模推广还存在诸多不确定性。一位业内资深专家分析道,证券化是对电站资产的一种虚拟估值,是以未来现金流折现方式进行,而不是按照现今银行授信中的净资产模式。但是,光伏电站运营,受到电网限发、补贴不到位、电站本身衰减以及天气等多种因素影响,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如何确定现金流是个大问题。“毕竟,对于一个横跨25年的电站而言,除了政策环境外,还要既考虑电池组件的效率因素,又考虑期间的天气因素,其中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太多。”他说。

 前述光伏上市公司证代也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光伏电站资产证券化虽有长期潜力,但对于企业来说,短期的考虑仍然是竭力找到买家出手电站。“眼下,能卖得出去电站,才是王道。”他说。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010042号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