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衍生品/对冲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报库检索
2013年08月13日 星期二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信用账户“卸妆” 牛股“弄潮儿”现身
王朱莹

 □本报记者 王朱莹

 

 近日上交所、深交所要求上市公司在半年报中将信用交易担保账户细化到个人账户,隐藏在牛股背后的弄潮儿或将一一现身。记者采访的多位人士均表示,信息披露落实到具体投资者后,有助于使信息更为透明化,保障普通投资者的知情权。但在牛股中弄潮的“牛散”,若现身其他股票,或会引发中小散户盲目跟风,加剧股价的波动。“不过,从总体上看还是利大于弊,相信监管机构有足够的方法规避负面影响。”券商人士分析称。

 信用账户脱下“隐身衣”

 “刚向交易所确认,信用账户确实必须落实到个人帐号。”某上市公司高层人士向中国证券报记者透露。

 昨日,继新疆天宏、厦华电子、大连控股和兴蓉投资等上市公司发布2013年半年度报告的更正公告后,聚龙股份也发布补充公告,将公司前十大流通股东中隐身于“券商信用交易担保账户”的股东细化至个人账户。这意味着,在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中,跻身前十大流通股东之列的融资信用账户从此将脱下“隐身衣”。

 随着融资融券业务参与度不断提升,融资融券规模突飞猛进,其中融资余额更占据绝对优势,不少投资者通过信用账户融资做多股票,持股市值占比之大,直上流通股东前十之列。此前,中国证券报记者就曾统计过,2013年一季报中,有多家A股公司的十大流通股股东出现了信用交易担保账户的身影,账户总数多达1958家。其中,隐身账户超过5家(包含5家)的上市公司有41家。

 “现在融资融券业务机构很少参与,虽然能猜到大概率是牛散所为,但信息披露点到信用账户即止,总有种被蒙住了眼睛的感觉。现在细化到个人账户,瞬间豁然开朗了,既验证了判断,又提供了一些投资线索。”一位参与融资融券的投资者指着兴蓉投资2013年中报最新披露的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欣慰地表示,一些牛散选股水平很高,以后操作可以借鉴。

 券商人士指出,目前有些投资者怀揣大额资金,想收购一家或多家公司,但又不想被发现,便利用了融资平台来实现这一目的。融资融券信用账户信息落实到个人账户,应该说是对融资融券交易信息披露制度的完善。未来融资融券的交易有望回归到正常的信用交易,而不是成为掩盖隐形交易的渠道。“但当前仅局限于半年报和年报,未来在这方面的制度还应进一步加强。”

 新时代证券融资融券部郑南表示,对于其他机构、个人投资者而言,目前并无正常渠道了解到上市公司相关流通股东中的信用担保账户的名册信息,券商信用担保账户落实到个人账户,将有利于保障投资者的知情权。对于监管机构而言,细化担保账户到个人,也有利于市场监管。

 牛股背后“弄潮儿”现身

 当前沪深两市的融资余额已高达2327亿元,融资余额狂飙突进的背后,是杠杆效应下资金对股市的输血,2012年12月底以来的反弹行情,融资做多投资者功不可没。

 “活跃在融资融券平台上的主要是个人投资者,不过私募基金也表现出了一定热情。据我所知,在年初上涨的那段行情中,私募对融资融券很热衷,还觉得当前的杠杆不够高,四处寻找折算率最高的、杠杆最高的券商来做。”某资深投资人士透露。

 而一些牛股之中,也不乏融资客的身影,例如前期的牛股广汇能源、鹏博士等。以广汇能源为例,该股自2012年1月6日阶段低点一路高歌猛进,最高于2013年3月25日上探至14.65元,期间涨幅高达97.87%。公司2013年一季报显示,前十大流通股东有5个席位来自不同券商的信用账户,融资余额最高曾接近50亿元,约占公司股票流通市值的16%。

 不过,一只股票的涨跌和入驻的资金关联密切,增量资金大规模进驻之时,股价水涨船高,而资金大肆撤退之时,便是股价下跌之日,这也引发了投资者对一些融资余额高企,大资金密集的牛股产生担忧。他们担忧,有一些不愿意曝光的信用账户持有人在信息披露新规定执行前后,急于将股票卖出,有人甚至怀疑是否有信用账户的资金游走在灰色地带,一旦信披进一步透明,会否引发抛售踩踏事件。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券商人士表示,“这种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很小,因为监管层监控十分严格,这些所谓的‘超级马甲’对散户来说是‘马甲’,但对监管机构而言却是很透明的,如果真有灰色行为,监管层根本不必等到卸‘马甲’之后再采取行动了。”

 不过,郑南也坦言,这一措施可能也会有一些负面影响,例如交易层面,在一些“牛散”的带动下,中小散户盲目跟风,会加剧股价的波动。如此前《中国证券报》记者报道过的,大连控股中信用账户脱下“隐身衣”后现身的牛散钱毅升,在2010年的超级散户财富榜中,曾位居39位。

 “但从总体上看,信息披露进一步透明是利大于弊的,相信监管机构有足够的方法规避其负面影响。”郑南说。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010042号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