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J02版:本周话题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报库检索
2013年04月08日 星期一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大”转“公”不得已

 “基金法是上位法,要修改是比较难的。何况刚刚才修订完,不可能马上修订。”老田很苦恼,“我们现在只能通过设立资管子公司来做公募了。”

 资管子公司是独立法人资格,可以规避这一问题。但是在老田看来,券商“大集合”被叫停,又不能马上发公募产品,则面临长达六个月的空档期。目前“大集合”被叫停的难题,这一定程度迫使券商将“大集合”转为公募基金。

 据悉,近期证监会发布内部文件《关于加强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的通知》(又称“26号文”),叫停了券商此前做得如火如荼的类似公募产品的“大集合”(即投资者超过 200 人的集合资产管理计划),自6月1日后券商只能以公募业务取而代之。根据国金证券的数据,截至2012年底,券商的大集合产品达到大集合产品320只,仅2012年就发行873亿份,如果不能开展公募业务,券商将失去一块大蛋糕。

 “对于券商而言,停了大集合必须转通过公募来和基金硬拼,肯定不是一件好事。”某券商资管部的老杨细数起将要面临的“转型阵痛”:首先,公募基金募集几乎没有资金门槛,券商大集合是5万起,这不同于原有的客户定位;其次,投资范围有很大不同,券商大集合投资范围较宽,仓位也特别灵活,公募基金范围相对较窄,对仓位也有限制,例如股票基金有六成仓位限制,这样投资思路上也不同;再次,原来大集合产品速度很快,但是公募基金从准备上报到审核再到准备发行需要好几个月,这也导致产品更新变慢。

 不过,公募产品也并非想发就能发。老杨透露,“其实,达到能做公募的券商不多。那些达不到条件,大集合到时又停了的券商,只能要么改发小集合,要么就是等待熬到达标。”老杨所在的券商就处在“合格线”的边缘,所以他特别希望最近公司规模能上去点。他表示,如果做公募业务,不能跟基金公司硬拼,要拼差异。“基金公司的优势就是投资能力和产品设计能力,属于人力资本密集型行业,人力方面我们没办法跟基金拼,不想跟基金硬拼,就要发和基金不同质的产品。”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010042号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