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海外财经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报库检索
2013年01月31日 星期四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严堵“税漏”刻不容缓
陈听雨

 □本报记者 陈听雨

 

 在近日于瑞士达沃斯闭幕的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上,国际金融监管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尤其针对目前监管缺失导致的金融机构、企业及个人逃税现象,欧盟及英美政坛要员都表示了谴责。税收漏洞不堵,全球金融危机再次发生的风险将不断加大。

 欧债危机爆发三年多来,“大规模逃税”是欧债危机起因之一的说法始终不绝于耳。欧盟委员会关税同盟、税收审计和反欺诈事务委员阿尔吉尔达斯·舍梅塔日前表示,据粗略估算,欧盟27国每年逃税损失高达1万亿欧元,相当于欧盟预算的5倍。以欧债危机重灾国希腊为例,欧盟金融特别行动工作组报告披露,截至去年11月底,希腊有16.5万起逃税案件待处理,通过黑市、走私等运作的“影子经济”占了希腊国内生产总值(GDP)的30%,企业和富人大举逃税,致使希腊政府每年在税收方面的损失高达300亿至400亿欧元,约占希腊GDP的15%至20%。

 针对成员国逃税问题,欧盟委员会去年12月出台了《反欺诈反逃税行动法案》,计划到2020年将欧盟逃税损失减少一半,并敦促希腊采取措施严查富人逃税问题。目前,希腊政府账面应收税款约530亿欧元,占该国GDP的25%,但大部分因年代过久及债主违约无法追回,仅有15%至20%的税款可能被追缴。为完成减赤目标,不排除希腊政府可能对逃税行为进行“大赦”,鼓励违法者自动申报,而对被查出者采取高额处罚甚至监禁的举措,以尽可能多地挽回损失。

 此外,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资本流通和商品市场早已跨越国界,国际金融和国际税收监管的缺失,导致跨国企业逃税现象层出不穷。就星巴克等跨国企业在英国的“避税”行为,英国首相卡梅伦在达沃斯论坛上再次表示谴责。据《金融时报》报道,星巴克进入英国14年,在英销售总额逾30亿英镑,仅去年营业额就达4亿英镑;但在14年间,星巴克在英纳税总额仅860万英镑,尤其近3年间未向英国政府缴纳任何税款。星巴克本月与英国政府达成补交税款协议,承诺未来两年在英国缴税额将超过2000万英镑。

 上世纪70年代,国际市场外汇管制放松并最终废除,导致“离岸”金融逐渐兴盛,“避税”行为日益增多。大型跨国企业既是商业实体,也是财务实体,它们有权组织子公司的资本结构,并可自由选择利润来源属地,其复杂的金融结构增加了税收监管难度。对于跨国企业和投资者而言,金融交易收益所课税率相比企业及个人所得税而言十分低廉;将商业活动转化为“离岸”金融交易,完全有利无弊。

 再看单纯的财务实体对冲基金,目前,美英两国税收机构都接受就对冲基金居住地和利润来源规定的宽松解读,承认在开曼群岛等实施离岸保密制度的“避税天堂”注册的基金利润源自海外,故利润发放不用代扣所得税。而实际上,这些基金均在伦敦和纽约进行管理,其结果是公开诱导逃税。税收体制的扭曲,助长了投机性金融交易;离岸保密制度的实施,破坏了金融监管透明度。

 为严查向海外转移资产避税的人,美国财政部本月发布了《海外账户税收遵从法》,要求“凡持有美国纳税人5万美元及以上资产的外国金融机构”,须向美国税务当局上报持有资产数量;同时驳回了银行和外国投资基金关于“延迟对违反新规则者高额罚金处罚”的要求。

 近期,人口仅为5.6万的全球第5大金融中心、全球9438家对冲基金注册的英属领地开曼群岛表示,将对过去的离岸保密制度做出重大改变。该群岛金融管理局将创建公开数据库,令其与多数在岸司法管辖地区注册的公司治理机制保持一致。这是开曼群岛向接受国际监管迈出的重要一步,改革将使国际税收制度更透明公平。

 总之,加快制定全球税收统一监管标准,强化各经济体监管机构间的协调,并将监管重点集中于国际资金流动上,是减少税收流失、降低金融风险、避免危机重演的重要举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010042号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