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地产中国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报库检索
2013年01月21日 星期一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供不应求 加大供给引导预期

 在土地交易价格不断上涨的背后,是严峻的市场供需形势。去年以来,大型房企的市场销售情况向好,加之年初不少企业通过海外发债募得大量资金,使房企既有拿地补仓的意愿,也有足够的实力。

 公开信息显示,2013年1月以来,共有富力、雅居乐、世茂、合生创展、碧桂园以及佳兆业等8家房企发债总额达45.5亿美元,合计约283亿元人民币,相当于去年全年内地房企境外发债数额的一半左右。这些房企发债的用途,除了现有债务的再融资以外,还包括为新项目提供资金等。

 北京某上市房企相关负责人向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随着国内市场回暖和企业业绩的改善,房企的资金流明显改善,获取资金的成本也开始降低。在去库存步伐加快的情况下,其对优质地块的需求更加强烈。

 在土地供应端,一些城市近几年供地始终不足,一线城市更为突出。北京市土地整理储备中心的数据显示,最近两年,北京通过公开市场供应的土地,均未完成当年的计划规模。其中,去年北京完成经营性用地供应372公顷,仅相当于年度计划的31%。此外,上海、广州、深圳等地土地供应量同样处于近几年来的低谷。

 对于这种情况,业界称之为“饥渴供地”,其直接后果是导致地块争夺激烈,土地价格提高。这给土地市场带来的影响,从去年下半年就开始显现。

 2012年12月31日,经过12轮网上报价和203轮现场竞价,华远地产以10.05亿元的价格拿下北京通州梨园地块,491%的溢价率为北京历史新高。一周前,华远在通州台湖一宗土地的激烈竞争中败北,得主万科将该地块的楼面价抬升至16000元/平方米。两宗地块的楼面价都高出同区域的在售楼盘价格,成为“面粉贵过面包”的典型案例。

 中国房地产学会副会长陈国强向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地方政府推地量小,且未能及时引导市场预期,是导致供需形势严峻的主要因素。他认为,房地产企业对土地的“饥渴”还将持续,如果今年不能及时增加供应,土地价格有继续上涨的可能。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010042号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