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6版:货币/债券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报库检索
2012年08月17日 星期五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堵疏结合 规范票据市场发展
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 胥宗乾

 □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

 胥宗乾

 

 票据市场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利率市场化程度高,而且参与主体众多,在解决实体企业流动性资金需求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数据显示,2012年上半年银行承兑汇票总额已达到8.8万亿元,同比增长15.8%;累计贴现金额达到14.1万亿元,同比增长6.8%;未到期商业汇票余额8.1万亿元,占同期非金融企业贷款余额比重达到18.1%;2012年上半年新增银行承兑汇票0.6万亿元,在同期社会融资规模中占比7.8%,银行承兑汇票以其银行信用正发挥着类货币的作用,并有逐步取代短期贷款的趋势。然而,火热的票据市场的另一面是风险案件的接连爆发。近期杭州、昆明、厦门等地公安接连破获票据案件,其中杭州非法票据案涉案金额高达900亿元,这些案件的接连发生也使得票据市场的不法操作浮出水面。

 在我国的票据市场上,处于票据业务上游端的银行承兑汇票持续高速增长,但在实体经济中因支付方式的不同,许多企业需要将承兑汇票向银行机构办理贴现后以货币资金的方式对外支付,在正规金融贴现受存贷比考核以及信贷规模所限无法满足企业贴现需求的情况下,这些票据就游离了银行票据市场流向信托票据理财或民间融资市场。在信托票据理财被监管部门叫停后,此消彼长,被挤出的票据被民间融资市场所承接。民间票据融资市场以小额贷款公司、典当行、投资咨询公司、担保公司、地下钱庄、资产管理公司、私募基金等金融机构组成,并且缺乏正规化的验票、查询、审核、背书、交接、保管等操作制度,票据中介盛行其中,并因此产生了大量的不正规操作。空白背书转让和恶意公示催告行为的盛行,加剧了票据案件的复杂性,往往使善意持票人的权益受到损失;伴随着空白背书转让行为的“包装票”也使贴现银行因无法判别其贸易背景的真实性而产生风险,不利于正常的经济贸易进行。

 诚然,民间票据市场的不规范行为已经扰乱了国家金融秩序,也使政府和监管部门对金融形势造成误判,不利于金融市场的长远稳定健康发展,进一步的规范十分有必要。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实际贸易资金需求,因此需要堵疏结合,不搞一刀切似的简单化处理。

 一方面,对于不规范的票据业务操作要给予坚决的打击。自去年以来,监管部门受理的票据案件不断增加,假票诈骗、变造票诈骗、恶意公示催告、贴现交易诈骗、光票伪造等不规范行为时有发生。例如,在前期银根收紧的背景下出现的所谓票据中介公司,非法从事没有真实贸易的融资性票据流转业务,以骗取银行贴现资金。这无疑扩大了银行信用风险,同时也使银行存贷规模被放大,影响政府监管机构对金融形势的判断,不利于宏观调控手段的实施,应当予以规范和制止。

 另一方面,需要扩大票据市场工具的种类,拓宽投资者的范围,将民间票据市场的贴现需求引入规范市场。在国外成熟的票据市场上,除了银行业金融机构外,还有货币市场基金、非营利机构、养老基金、财政机构以及保险公司等。同时,各种类型的票据产品以及基于承兑票据的金融衍生品品种丰富,这些都极大地满足了企业的刚性贴现需求。而我国的票据市场以商业银行为主体,并且一般只有大中型企业才能够进入票据一二级市场,这使大量机构投资者游离于票据市场之外,市场主体行为趋同,同时已进入的机构也利用自身优势为票据承兑设定很高的承兑门槛,在客观上设置了障碍,导致正规市场不能够很好地满足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票据贴现需求。因此,需要继续推进相关方面改革,引入不同类型的机构投资者,同时注重票据市场工具的创新,满足多种企业的个性化贸易融资需求,化解民间票据市场困局。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010042号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