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9版:基金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报库检索
2012年08月03日 星期五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崔军“逼宫”银行回购 私募组建“自救联盟”
周少杰

 □本报记者 周少杰

 

 “崔军又来了。”一位长期观察私募基金业的研究员不禁感叹:“这一次是针对银行股,也不知道他能不能撬得动那些大象?”近日来,陕西创赢投资向5家破净上市银行发函要求回购并注销股份的消息引起热议。

 崔军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中国证券报记者从多个渠道了解到,在证监会有关负责人表态,上市公司特别是“破净”又有增长潜力的公司有义务回购股票的背景下,部分私募基金公司表示支持陕西创赢投资的这一行动,一些私募基金正筹划联合向包括上市银行在内的破净公司发函建言回购股份。

 观察人士说,即便将所有阳光私募持有的银行股份集合在一起也不到上市银行股本的5%,崔军的行为无异于“蚍蜉撼大树”。但也有人认为,作为资本市场“草根阶层”的私募展开种种“自救”行动,折射出市场低迷背景下,私募基金的困境与救赎。

 “蚍蜉撼树”行动

 A股市场绵绵不断的阴跌,将银行股打入深渊,也将重仓银行股的崔军“逼急”了。7月底,陕西创赢投资向浦发、兴业、交行、深发展以及民生等5家银行发函,建议上述银行用自有资金在每股净资产以下回购股票并注销。崔军的这一举动,被市场人士解读为向上市银行的“逼宫”行动。

 崔军称:“回购第一可提振股价,第二在净资产下回购并实施注销可提高每股净资产和每股收益。”崔军表示,陕西创赢投资已与浦发、兴业、交行、深发展及民生等5家银行有关部门取得联系,并进行了沟通,对方均表示已收到信函,并提交相关领导,目前正在就这些问题进行商讨。

 与此同时,陕西创赢投资还发动持股的散户授权其联名提案。据陕西创赢投资方面的说法,目前已经登记了一批持股数量较多的个人投资者。“我们还号召其他机构投资者加入到我们的行列中。”崔军表示,已与部分持股社保、公募、私募以及券商自营盘取得联系并得到支持,目前确定联合发函的机构有5家。

 8月1日,崔军“逼宫”银行回购股票行动升级。陕西创赢投资再度向上述5家银行发函,提出将银行房产按公允价值入账。崔军认为上述银行拥有大量黄金地段房产,且多是按10年乃至30年前的建造或购买的成本入账,入账金额较低。崔军提出,银行应按照国际惯例重新评估,按公允价值入账。“这样一来,银行的资本金会大幅增加,净资产也会大幅度提升,银行可三年不用向股东伸手融资。”陕西创赢投资在信函中还要求上述银行董事会做好统计工作,如统计有10%的股东发函即马上召开临时股东大会,进行网上投票表决相关方案。

 尽管崔军“逼宫”行动看似声势浩大,但一些观察人士对此态度却比较冷淡。“现在上市银行总市值近五万亿元,而全部阳光私募管理的资产规模也不会超过两千亿元,更何况重仓银行股的私募并不多。即便将所有阳光私募持有的银行股份集合在一起也不到上市银行股本的5%。”一位券商研究员表示,提出回购股份的动议只需要10%以上股东联名提出即可,但要通过类似回购股份的表决案,需要至少占总股本1/2以上的股东一致行动,实际上通过的概率较小。崔军此举无异于“蚍蜉撼大树”。

 “就算不考虑上市银行的超大股本,上市银行回购股票还有一系列程序要走,等到所有程序走完,黄花菜都凉了。”这位研究员说,上市公司回购股份走完所有流程耗时数月,这期间若市场环境发生变化,回购方案将成为“一纸空文”。

 逼宫意在自救

 “银行一旦启动回购,股价可能随着上涨。虽然回购最终未必成行,但维护股价的目的达到了,也算是成功了。”一位私募人士表示,陕西创赢投资今年来一直看多做多银行股,此番市场下调令其基金净值损失不少。“虽是‘逼宫’,其意则在自救。”

 这一点,从崔军掌下的创赢1号可窥得一斑。2011年,崔军并购了陕西创赢投资,当时创赢1号净值仅8毛左右。经过半年的积极运作,业绩大幅改善,净值一度到了1元附近,并借势发行了一只对冲基金。去年年底,崔军开始表示看好银行股,多次向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旗下基金重仓银行股。而近期银行股遭遇市场打击,创赢1号净值也跌回至8毛左右。

 当然,崔军并非“孤军奋战”。中国证券报记者从多个渠道了解到,在陕西创赢投资的呼吁下,部分私募基金也表示支持这一行动,一些私募正筹划联合向包括上市银行在内的破净公司发函建言回购股份。

 “我们也在考虑向持股的公司发函,要求其出台回购方案。”北京某私募基金总经理向中国证券报记者透露,目前该私募持有多家破净上市公司股份,公司投资决策委员会正讨论联手其他机构促成通过破净公司回购股份方案,以提振股价。“监管层近期表态支持破净公司回购股票,这对我们来说也是一种鼓舞。”

 尽管私募“逼宫”行动更多出于自救的“本能反应”,但私募自发的草根行动也与监管部门的思路不谋而合。近日,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连续两日表态,上市公司,特别是“破净”又有增长潜力的公司,有义务回购股票。“巴菲特的公司也在他认为价格不合理的时候回购。”一位私募人士认为,监管层的思路借鉴国际资本市场先进经验,而私募的行动也顺应了这一趋势。

 在股市低迷的背景下,多只银行股破净重创部分价值型私募,而另一场危机也正在侵蚀着一些偏好重组股的私募。近期沪市风险警示新政引发两市ST板块暴跌,不少私募人士深套其中。据一些私募透露:“上交所既然出的是征求意见稿,我们就有充分表达意见的权利,我们也准备通过一些渠道去游说监管部门,表达自己的意愿。我们认为,交易规则也需要‘公平’。”

 争议私募“联盟”

 崔军的行动之所以引起关注,除了给人一种“登高一呼”壮举的震撼外,也与崔军本人过往的一些“彪悍”操作有关。

 崔军于2007年以“逼宫”基金银丰“封转开”而一战成名。当时,崔军领衔的上海宝银投资召集持有人大会,以该基金市价较净值高折价为由,逼迫基金实施“封转开”,甚至提出更换基金管理人的要求。尽管崔军提出的种种要求最终并没有实现,但该基金最终以高比率分红降低了折价,崔军等一众私募也因此获利了结。

 2008年,崔军故伎重演,召集多位股东“围攻”赛马实业,提出要进入董事会、建立上海投资部等多项要求,其结局也是各项要求最终落空,但随着市场炒作,上海宝银投资也由此赚得钵满盆满。

 而崔军最近一次行动则是2011年公开发函反对招行再融资方案,并建议将再融资方案改为向巴菲特增发H股。不过,这一次并没有引起市场过多热情。也许是因为该提议看似不切实际,崔军的“振臂一呼”并没有得到多少人的响应。

 “从崔军以往的操作看,实际是声东击西,所提要求从未实现,但对二级市场股价却产生了一定影响。”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私募行业研究员表示,这种联合“逼宫”行为,有炒作的成分。

 不过,也有观察人士对崔军及其“同盟”表示支持。这位人士表示,不管最终结果如何,此举或许意味着阳光私募由被动投资到主动参与公司治理的转向。“在国外,积极影响上市公司管理的股东被称为‘积极股东活动主义者’,一些基金会积极地与所投资的上市公司进行日常沟通,而不是等问题出现才采取行动。”

 当然,现在对崔军“逼宫”上市银行回购的行动作任何定论还为时尚早。但无论如何,私募界展开种种类似“自救”行动,折射出市场低迷背景下,私募基金的困境与救赎。也许不远的将来,国内阳光私募基金也会像国外对冲基金一样,成为影响上市公司乃至整个资本市场的重要一极。

 IC图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010042号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